耀州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地理试题(文科)第I卷(选择题共50分)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据此回答1-2题1.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看,环境问题表现最严重的时期是A.原始社会B.农业社会C.工业社会D.信息社会2.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①人类开发利用资源能源的能力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②人类过度从环境中索取资源和能源,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③人类过量向环境排放废弃物,超过了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④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各种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容纳能力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很大。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产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球变暖对粮食安全有利的世界大国为A.巴西B.澳大利亚C.印度D.俄罗斯4.根据图示内容可以判读出气候变暖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关系为①气候变暖会使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国家粮食产量增加②气候变暖会使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国家粮食产量减少③气候变暖会使北半球低纬度粮食产量减少④气候变暖会使南半球的国家粮食产量增加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读“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5-7题。5.图中各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对应正确的是A.A—生物多样性减少B.B—湿地减少C.C—水土流失D.D—土壤盐碱化6.以下不属于B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是A.降水季节变率大,夏季多暴雨B.人为垦荒,对原有森林、草原植被破坏严重C.土壤为酸性,土质粘重,容易被侵蚀D.不合理的轮荒耕作方式以及开采矿产7.解决D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有①退耕还林、还草②保护森林,植树造林1③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土壤肥力④禁止陡坡开荒,修筑梯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霾是指大气中固体尘粒物质含量达到一定程度,使大气透明度下降,并危害人体健康的大气污染现象。2012年冬季,我国华北地区出现了3次持续时间长达一周的雾霾天气。据此回答8-9题。8.华北地区冬季出现严重雾霾天气的原因可能有①冬季燃煤取暖,烟尘排放量大②冬季气温低,常有逆温现象,大气稳定③冬季降水少,空气中的尘粒不易沉落④冬季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排放量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9.雾霾天气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有①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影响动植物正常生长②增加空气中的凝结核,降水会增多③大气能见度下降,影响交通安全④引发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发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读“世界最大岛屿位置图”,据图回答10-11题10.该岛位于北京的A.东南方向B.东北方向C.西南方向D.西北方向11.当该岛屿极昼范围达到最大时,极昼范围的南北跨度约为A.500千米B.900千米C.1200千米D.3000千米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2-14题。12.图中白水河的流向大致是A.由东向西流B.由东北向西南流C.由东南向西北流D.由西南向东北流13.有关图示地区地形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以山地为主,西北、东南高,中部低B.以山地为主,北、东、南三面地势高,中部较低C.以平原为主,两边高,中间低D.以高原为主,东西高,南北低14.某学校两组同学进行登山比赛,由A地出发,分别沿B、C线路攀登龙山和虎山(两山海拔大体一样),其中攀登线路坡度最陡的是A.A至B段B.B至龙山段C.A至C段D.C至虎山段欧洲西部是世界重要地区之一,读“欧洲西部图”,回答15-16题15.下列关于欧洲河流的特点与形成原因的分析,不正2确的是A.河网较密,是因为陆地面积小B.水量充沛,是因为降水量较多C.无长河,是因为大陆轮廓曲折,又受山岭的限制D.航运便利,是因为平原面积广,河流之间多运河16.欧洲地形受地质时期冰川作用影响大,下列地形的形成与冰川无关的是A.欧洲平原上低缓的波状丘陵;B.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的峡湾;C.阿尔卑斯山地两侧的湖泊;D.阿尔卑斯山脉峰峦挺拔,峰顶终年积雪中东地区被称作“五海三洲”之地,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贸易交流的必经之处,海陆交通和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