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改进授课教师:赵志斌说教材说课内容说实验创新说教学反思说实验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分析一、说教材观察动手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理论和实践教科版物理八上第四章第五节光的折射延伸和升华神奇的眼睛通过透镜看世界走进色彩世界理论基础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对于刚接触物理有着美好的憧憬和渴望,希望在新开课上大展手脚,但正是由于刚刚接触物理,因此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分析处理数据能力不强,要多加引导。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动手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及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创新一光源的改进原实验1、烛焰易受空气流动而晃动变得形状、大小不稳定;2、蜡烛燃烧过程中不断变短,导致“三心”不在同一高度;3、烛焰成像不易观察到左右相反的特点;4、蜡烛燃烧,污染环境,且容易烫伤学生,存在安全隐患。将蜡烛改成LED“F”光源优点:优点:1.操作简单,成像稳定,三心的高度不变,在光屏上容易找到像.2、直接观察到像的上下、左右都是相反的;3、安全无污染,可反复使用。不足:不足:二、说实验创新针对上面情况,我们将实验中的发光物体烛焰改为由发光二极管排列而成的"F"形.具体做法把13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组合在电路板上,加装开关做成替代光源(如图).内部结构创新二光屏的改进原实验优点:优点:不足不足::1.不易观察像的大小2.当物体位于两倍焦距上成等大实像时,学生往往以为是缩小的,因为像比物要暗,容易造成变小错觉。能定量的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具体的做法是利用计算机的画图工具,画好和光源等大的倒立的"F"形字样(如左图),裁剪好后过塑做成右图所示的卡片.直接用手拿着比对所成像的大小.创新三光具座的改进原实验优点:优点:不足不足::原来的光具座的标尺,0刻度在标尺的左边,在1次实验中,读取物距和相距时需要进行两次减法运算。不仅使得效率低下,同时也是不利于现阶段的学生规律的获得。实验时,将凸透镜固定在中间0刻度处,这样在一次实验中就可以不通过任何计算直接读出物距和相距,减少实验意外的干扰,降低低实验难度。将标尺的0刻度改在中间,刻度从中间向两边递增。物距像距成像特点U>2ff2f倒立放大的实像U=f不成像Uv成缩小的像;u=v成等大的像;uv时,成缩小的像有:2.当u2ffu/2同时u/22fv/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