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桃花心木》教学设计课题名称《桃花心木》教师姓名黄志云学生年级六年级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内容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语言朴实流畅、寓意深刻。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种树人的话,使作者受到感动,明白了“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的道理,点明了文章的主旨。由作者的疑问引出种树人的一番话,使作者受到启示,感悟到人生的道理。学生分析本班有学生33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16人。所有学生都来自于农村。他们具有一定的种植经验,但阅读、理解能力、课外拓展能力较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新词。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情感与态度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教学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教学难点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教学策略从读中感悟,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教学准备搜集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和图片,了解桃花心木这种植物。搜集林清玄的作品,体会他的作品风格。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大家都来自于农村,都有过种植的经历。谁能够告诉大家,我们是怎么种树的?需要注意些什么?有一位种树的人,和我们种树的方法有一些不一样。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又是怎样种树的,比一比谁的种树方法更好。板书课题。教学过程二、初读课文。1、快速浏览课文内容。2、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词。3、想一想:课文中的种树方法和我们的有什么不一样?三、整体感知,初步感悟。1、再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边读边思考,在你感悟最深的地方写下自己的理解。3、小组合作交流:说说你的感受。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自由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读课文,小组内交流不理解的地方。2、全班交流:尝试用课本上的语言回答这些疑问。二、深度感悟。1、我对种树人的种树规律产生的疑问。(1)用质疑的语气朗读种树人奇怪的举动。(2)看到这种奇怪的举动,作者想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3)用疑惑不解的语气朗读作者的疑问。2、种树人是怎么说的?是什么意思?(1)指名读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2)他的笑是什么意思?体会他当时的心情。(3)“语重心长”是什么意思?3、理解重点语句。(1)这里的“不确定”与前面的“不确定”有什么不同?(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为什么生活在艰苦环境的人往往会“经得起生活的考验”。(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三、拓展延伸,感悟表达。1、作者只是在写桃花心木这种植物吗?2、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借物喻人的文章?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这种写法,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反思通过本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能够体会重点语句所蕴含的育人、做人的道理,但是却不能充分联系生活实际,不能将这种精神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在教学方面,阅读指导力度不够。针对这种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指导不够,没能让学生学会这种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