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施教日期年月日教学内容12.伊索寓言共几课时2课型新授第几课时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第一则寓言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教学重难点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教学资源学生对《伊索寓言》已有的了解。PPT预习设计课前布置学生阅读《伊索寓言》,了解有关《伊索寓言》的资料。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学程设计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2分钟)(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二、引入课题,初读寓言。(8分钟)1.学生齐读课题[学习单一]3分钟1.按照要求初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学生说说自己对寓言内容的理解。交流一、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1.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寓言故事,那你们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2.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曾经是一个奴隶。他机智幽默,聪颖过人,在儿童心目中始终扮演一个故事大王的角色。《伊索寓言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内容十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题材相当广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里奴隶的思想感情。《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二、引入课题,初读寓言。1.今天我们学习伊索的寓言,课文共有三个故事。我们首先来学习《狐狸和葡萄》。(板课题)学生齐读课题。2.提出初读要求: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读通读顺句子。3.汇报初读情况。三、细读课文,领会寓意。(一)研读第1段。1.指名读课文。这段共有几句话?这三句话是一种什么关系?2.重点关注。(1)第一句中“垂下几串成熟的葡萄”的“垂”可以换成“挂”吗?为什么?作者为什么一开始就要说是“成熟的葡萄”?(2)你能把“馋得直流口水”换成哪个成语?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用“馋涎欲滴”?比较朗读,看看哪个给我们感觉更生动。(体会用词的准确)狐狸看到了,馋得直流口水。(突出“直流口水”)狐狸看到了,馋涎欲滴。(3)“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但是白费劲。”猜猜看,狐狸想了哪些办法?怎样才算是想“尽”了办法?你觉得它为什么会白费1三、细读课文,领会寓意。(20分钟)1.自读第一自然段,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馋得直流口水想尽各种办法)自己先找出来读一读。师生交流。2.小组合作讨论: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3.“白费劲”说明什么?狐狸绞尽脑汁想办法,结果却白费劲。此时此刻,狐狸心里是怎么想的呢?4.思考两个“成熟”的不同含义。第一个成熟指食物生长到一定时候长熟了。第二个指时机到了最合适的时候。如我的思考海没有成熟。[学习单二]2分钟1.通过寓言,感悟生活中的道理2.学过这则故事后,有什么感想?请把感想写下来。预设:上次我违反了纪律,组长训我,我非常不服气,心想:哼!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个组长吗?其实我心里一直想当个组长,甚至还有当班长的野心呢!四、写字。(10分钟)1.自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自己先找出来读一读,后交流。2.小组合作讨论:狐狸会想出哪些办法够葡萄?3.“白费劲”说明什么?狐狸绞尽脑汁想办法,结果却白费劲。此时此刻,狐狸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这就叫什么?——无望。4.默读故事第一、第三小节。想一想两个成熟的不同含义。5.狐狸本来是想尽办法取够葡萄,结果却没有够到。心里很沮丧。为什么还说:这些葡萄是酸的,不好吃。(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自己安慰自己,其实是自欺欺人。)6.带着理解读出狐狸的酸葡萄心情。7.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思考在课文中的作用。(点明中心,画龙点睛)8.谁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呢?9.同学们都说了自己曾经有过的“酸葡萄”的经历。那么学过这则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呢?请把你的感想写下来。10.交流。四、积累迁移,指导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