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创设“情境课堂”做学生爱的体育教师陈海生随着新的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中小学体育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并且教学呈现出丰富多彩、争奇斗艳的景象。课堂实效性的好坏往往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是否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随着近年来小学体育教学的各种研讨活动如火如荼的进行,那么如何打造“情境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成为体育教师们研讨的关键内容。2014年9月,作为新晋教师,我学习了我校的“3143”教学模式,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们的体育教师的队伍已走进新课程新角色,将3143课堂模式运用到了实际体育教学中,从以往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变为现在的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凭借情境、自主构建---拓展情境、达标训练--聚焦情境、评价反思四个教学模式。可以注意到这四个环节都有“情境”二字。本文将结合我校的体育教学和我的教学实践对“情境课堂”的创设行为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和反思。一、创设幽默的语言环境导入新课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也是变“厌学”为“乐学”的关键。导入新课是一堂课的主要环节。我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及体育教材的特点,采取课前语言引趣,挖掘教材非智力因素,精心设计一个“开场白”,力求做到“趣味化”。低年级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依赖和信任情感,我利用他们的“童心”、“童趣”“童语”“童行”去对学生导教导行,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注意力,从而能主动、积极地进行锻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心理上进行运动的“减负”。例如:刚入学的一年级儿童在初学集合排队时会互相拥挤,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甚至因为着急而乱说乱叫,针对这一现象,我把学生四路纵队分别编成“小鸭子队”、“小黄狗队”“小白兔队”、“小花猫队”,并给每位同学都变成号,这样一来,儿童从心理上乐意接受,再集合的时候,老师就说:“看哪一队的小动物能最先找到自己的家?”加上老师的表情,语言提示,可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二、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导入课堂基本内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师生间无时不在进行着微妙的情感交流,学生的情感自始至终都伴随着教学的各个阶段。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表情;或一个眼神,一句话都直接影响和谐的气氛。如学生畏惧新动作或练习动作失败时,教师要用亲切的语言,信任的目光,反复的示范去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找出症结所在,增强他们完成的动作的信心。当他们完成动作稍有2进步进即使是失败的都要及时给予肯定,那怕是点点头,学生的精神上都会感到满足,提高他们上体育课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心情舒畅中上好体育课。三、创设游戏的环境巩固运动技能让学生在自己创设的特定情境中,担当他们向往和能展示自己特长与能力的角色。练习形式多种多样,做到“形散而神不散”。例如,我在七年级“奔跑”的教学课中,我创设了“大鱼网”的游戏,学生初做会觉得有意思,再做就开始觉得单调,有些乏味,不再吸引他们。为此,我把游戏改为“聪明的小鱼”,再精心设计场地。创设了“大海”的景象,跳箱作“礁石”,垫子作小鱼的家,还有水草,鱼网,老师当渔夫,学生是在大海里自由自在的小鱼,并在游戏中启发他们如何不被渔夫抓住,如何去救被抓住的小鱼。在加上老师的表情动作,会给儿童带来一定的情绪色彩。虽然这是一个奔跑游戏,有一定强度,但在游戏中,通过他们的表情却是兴奋、欢快的,忘记了疲劳,想到的是有趣,连一些平时不好动的学生都对我说:“我们再做一次吧!”练习形式活了,气氛也活了,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在收获中学,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发展了创造能力。有效的体育课堂一直是我们探求的话题,情境课堂也成为我们当今走入农村任教的体育老师的重要教学模式。对中小学低年级的体育课堂来说,根据此阶段学生的特点,通过情境课堂,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做到有效。从学校现状来看,情境课堂对体育课的兴趣,重视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总之,无论从哪方面出发,我们都要注重细节,注意以身作则,注意多鼓励表扬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