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后母戊鼎商代高133厘米,重875千克青铜是红铜加锡或铅制作的合金,色相为青,故称青铜。早在夏初,华夏先民就开始制作青铜器,进入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青铜器的造型、纹饰、铭文体现了高度的艺术成就。利簋(guǐ)西周青铜器的发展史:中国青铜器文化的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即形成期、鼎盛时期和转变期。形成期是指龙山时代,距今4500~4000年;鼎盛期即中国青铜器时代,时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也就是中国传统体系的青铜器文化时代;转变时期指战国末期-秦汉时期,青铜器已逐步被铁器取代,不仅数量上大减,而且也由原来礼乐兵器及使用在礼仪祭祀,战争活动等等重要场合变成日常用具。左图是四羊首权杖头,为青铜铸造件。右图较为熟悉,是齐家文化七角星纹镜。应是目前所知最早铜镜形成期青铜器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西周早期青铜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利簋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鼎盛期青铜器马踏飞燕,又名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的东汉墓,现藏甘肃省博物馆。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6年定为国宝级文物。转变期青铜器鼎盛期青铜器纹饰图案后母戊鼎商代高133厘米,重875千克鼎耳:双虎与人头图案四足:兽面纹饰带:双龙组成的兽面纹口耳腹足小拓展是“司母戊鼎”还是“后母戊鼎”学术界就建议把‘司母戊’改为‘后母戊’。因为商代的字体较自由,可以正写,也可以反写。所以‘司’和‘后’字形可以一样,而意思上此处更接近‘商王之后’。学术界更多人赞同‘后’。”针对后母戊鼎前后有两种说法。一说为,“司”读“祀”,“母戊”是商王文丁之母的庙号,鼎是文丁为祭祀母亲所铸;另一说为“司”意为“后”,表明墓主生前乃商王之“后”。1976年安阳殷墟妇好墓发掘出后母辛鼎,对比发现后母辛鼎的形制、纹饰和铭文的风格均和后母戊鼎一致,而历史记载妇好是商王武丁的一个王后,专家由此断定出土后母戊鼎的墓的主人也是武丁之妻。后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这样反推,“司”应当是“后”的意思。利簋(guǐ)西周簋腹内底部4行32字铭文记载了武王伐商“牧野之战”的具体时间。饕餮是传说中的一种贪食的恶兽。《吕氏春秋·先识》载:“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莲鹤方壶春秋高118厘米,重64.28千克通体满饰蟠螭纹。腹部四角各攀附立体飞龙。两侧用回首之龙形怪兽为耳。盛开的双层莲瓣,中立一鹤,昂首舒翅。圈足下两个卷尾兽侧首吐舌。比较不同时代的两件器物,它们给你什么不同感受?高118厘米高133厘米思考思考对不同时代青铜器的感受比较后母戊鼎莲鹤方壶时代器型纹饰风格结论练习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