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讲话。”因此大量阅读有益的课外书籍,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有利。小学生课业负担轻了,作业量也少了,有了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如果能利用这些时间指导小学生搞好课外阅读,他们可以获得许多知识。那么怎样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一、激发兴趣,快乐阅读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兴趣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它才能引导你在知识的乐园里遨游,让你忘掉疲劳。因此,我们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快乐地进行课外阅读。1、营造良好的阅读的环境。良好的阅读环境对人的阅读心理产生着巨大的作用,也直接影响着阅读效果。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条件,为学生创造阅读的良好环境。比如:教室四壁张贴关于读书方面的标语,如“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大量标语充斥在学生的视野,就会激发起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其次,还可让学生自己动手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如布置自己的小卧室,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张贴有关乐学的名人名言,如:“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一日不书,百事荒芜”等,让这些名人警句走进学生的心灵,激发阅读的欲望。此外,让学生努力打造书桌文化,选取自己最崇拜的有关读书的座右铭贴于自己的书桌上。如“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等。以此来感染学生,明白读书的作用,激发读书兴趣。2、巧用故事设置悬念。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小学生,一听老师要讲故事,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兴奋的目光,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这时,老师可选择益智、有趣、充满幻想等符合少儿年龄、心理等点的故事作生动形象的讲述,在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之时,教师戛然而止,然后意味深长地告诉学生:欲知后事如何,请自读原文。如教材推荐阅读《窗边的小豆》,怎样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呢?我想到了用这一方法。我摘取了其中一段很精彩的内容讲给孩子们听,结果大大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在两周的时间内孩子们想尽办法阅读了全文。3、利用课文激发阅读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名作家及其代表作、有关的奇闻逸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去更多地了解有关知识。例如,在教学《草船借鉴》一课时,我向学生介绍三国的形成、对峙、衰败过程,介绍曹操、诸葛亮、周瑜等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去探究阅读原著的欲望。4、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竞赛活动,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我定期举行“课外阅读最佳兴趣小组””“课外阅读小明星””“故事大王”“成语城主人”“手抄报能手”“读书笔记小标兵”等评比,这些活动不但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让他们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而且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二、教给方法,有效阅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很重要。阅读的方法有很多。小学阶段,我们可以适时地教给学生以下几种阅读方法。1、选读法。这种方法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需要,有选择地阅读书报或篇章的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2、泛读法。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而是快速浏览。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浏览中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方法有二:一是“遮盖速读法”。准备好一张白纸和书页差不多大小,放在书的上端,读完一行就把纸往下拉,盖住读过的一行,使眼睛不能来回重复,同时减少眼睛的左右移动,增强眼的视觉广度。随着训练,把遮盖挡用的纸往下拉的速度加快,即可逐渐提高速度;二是“限量速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