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人:全佩琪授课内容(人教)版本(数学)学科第(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题名称元角分5元及5元以上人民币教学目标总体目标1.认识生活中常用的5元及5元以上面值的人民币,使学生认识到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主导地位。2.了解各面值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3.通过进一步认识各种面值的元币,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分层目标1.从生活出发,认识到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存在的作用和意义。2.唤起学生课前实践中的所获所知,调动课堂气氛,感受“元”是人民币单位中最常用的主要单位。3.以学生自主实践为主导,教师引导为辅,让学生学会较大面值人民币之间的兑换关系,另外突破不同面值之间的换算关系。4.摆一摆、比一比这样的活动,不管是面值的组合,还是钱数的比较,都需要有序进行,巩固学生有序思考的方法和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进一步认识各种面值的元币,加深学生对每种面额人民币的认识。教学难点:理解元币之间的兑换关系。教学组织形式个体学习、同桌交流、全班交流教师行走轨迹1组至3组按顺序巡视教学环境课桌椅摆放媒体学习材料模拟人民币课件《5元及5元以上人民币》教学过程学习策略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1.1元=()角1角=()分2.认识大面值人民币(1)谈话引入,展示学生生活中的价格情况。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的价钱一般是以“元”为单位的。(2)认识5元及以上面值的人民币“元”是我们最常用的人民币单位,那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你认识哪些呢?(课件呈现主题图)这些面值的人民币你认识吗?(自主填写)活动引入,复习小面额人民币的兑换进率,为大面额的学习做铺垫。从学生实践出发,初步体会大面值人民币的常用性。(3)这些人民币都是以“元”为单位,但是它们的什么不同?它们的面值不同,我们生活中会用到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且为了让生活更便利,还会搭配着使用。而且刚刚我们看到的这些以“元”为单位的数也可以表示钱数,比如0.50元就是5角。你能帮我们摆一摆,支付这些钱数吗?带领学生摆一个钱数,然后让学生同桌合作摆。二、教学互动,探究新知但实际上在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播放学生买东西找钱的视频片段)她是怎么付钱的?说明有时候我们需要把这些钱兑换一下使用,比如:1.教师拿出一张5元的人民币,提问:我搭公交车需要把这5元钱换成1元1元的,谁能帮我呢?(你是怎么想的;跟着老师摆一摆)拿出一张10元人民币,“老师现在是需要把10元换成1元1元的,你们能帮我吗?”为什么这样换?币值单位相同时,看数额进行换算。(说清即可)那一张20元能换几张10元呢?2.共同完成教材例4。要求一边摆,一边填写结果。完成后再指生回答:说一说为什么可以这样换。先用模拟人民币摆一摆,数一数,再说一说为什么可以这样换。(我们发现1元是以“元”为单位的币值里,最小的面值)3.随机出示人民币,考察换算理解程度(1)5张1元可以换几张5元?10张1元呢?10张10元可以换几张100元?可以换几张50元?学会通过搭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摆出准确钱数。渗透估算的思维。从生活出发,不只更深刻认识到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同时唤起学生既有经验,学习不同面值的元币之间的兑换进率。将100以内数的认识内容与之相结合,单位相同时,“5里面有5个1组成,所以5元可以换成5个1元”。随机考察,加深印象。(2)我有一张10元,可以换几张1元?一张50元可以换几张10元?...(3)结合计数器讲解其中的十进制换算关系。(出示上一节课的计数器图示)同学们还记得这个十进制计数器吗?实际上,我们今天学到的内容也有这样的十进制关系。(一边数珠子一边观察面值之间的关系)(4)完成练习做一做第二题。(脱离学具,形成抽象思维)(5)你们能试着摆出15元吗?(引导得出3张5元的摆法)练习题第6题(你是怎么想的?)四、课外拓展,“你知道吗”同学们,你们有思考过吗,为什么我们常用的面值的人民币大多数是1、2、5、10这样的面值数呢?结合计数器,加深对面值之间的兑换关系的理解。强调要有序,从面值较大的开始。拓展认识。板书元、角、分5元=5个1元10元=10个1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