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差异》教案一.课标要求1.使用降水资料,阅读降水量柱状图,绘制降水量柱状图。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二.教学目标1.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掌握判读降水量柱状图的基本方法。2.阅读某地降水量柱状图,说出该地年降水的变化规律以及降水类型。三.教学重难点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2.通过降水量测定活动,培养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四.教学模式问题导学五.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自主学习方法、探究合作法、小组讨论法六.教具准备雨量器、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学生观察图片进行比较,并思考:这两种图片反映的地理环境有什么不同?学生积极思考,各抒己见,踊跃回答。引出降水差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能引发动力。七年级学生对学习地理有一定的兴趣,热情高,思维活跃,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探究活动:降水自主学习:首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理清下面内容:降水主要形式:学生答后,教师紧接着问:在生活自主学习教材,独立解决问题。给学生时间(自学课文)。回答: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降水量的测定中你有没有见过其它的降水形式?学生说出来的就对应点击出图片。(将雾、霜、露的图片设置成热键形式,以便学生提到哪一个就能够对应出现哪一张的图片)补充后教师:以上这些是自然降水,在实际生活中根据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还可以进行人工降水,这张图片就是人工降水的现场图片。展示大小雨的符号,(承接)这些雨的大小是怎么知道的呢?展示雨量器,(实物展示)大、中、小雨的标准界定。利用现有仪器,装有不同量的雨,请学生来读。雹等统称为降水。学生辨认各种雨的符号请学生当气象工作者介绍降水量测定的仪器避免一言堂,给学生足够思考时间,让学生学会自学教材,练习自主学习的技能。温故而知新,从学生已知的知识入手,学生会积极性更高。学生对科学仪器的认识,更感兴趣。学生感受春、夏、秋季的降水,从身边的地理学习知识。衔接与过渡一个地区,一年内的是有差别的,怎么来表示一个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呢?探究活动:降水的季节变化课件展示:北半球某地各降水量月的降水量柱状图。各月1741017410月份北半球某地降水量柱状图降水量/毫米02550751001251501752000255075100125150175200提问:学生读图回答:1.月份;降水量2.185毫米3.10毫米培养学生学会读图,并能掌握从地图上获取新知识能1、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什么?2、该地最大月降水量是多少毫米?3、最小月降水量是多少毫米?4、该地哪个季节降水较多?哪个季节降水较少?思考:我们这里一年中哪几个月降水较多,哪几个月降水较少,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有什么规律。承接:不同地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也是不一样。课件展示:北半球不同地区各月的降水量柱状图总结:三地降水类型:新加坡属全年多雨,北京属夏季多雨,罗马属冬季多雨型。探究活动:绘制降水量柱状图比一比(谁画得快又好)根据表格中的资料,按照提示的步骤,绘出该地降水量柱状图,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可相互讨论,商量,教师可在下面进行适当地引导、指点,然后绘图,最后,各小组选出一到两幅画得比较好的图,放到屏幕上投影,让大家进行点评。提问:1.济南市哪几个月降水量比较多,最大月降水量是多少毫米?2.济南市哪几个月降水量比较少,最小月降水量是多少毫米?3.说出济南市降水量的季节。总结: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1.看“总量”,说“多少”。即观察、估算年降水总量,对该地年降水量进行定性描述为“多”、“较多”、“较少”或“少”。4.夏季;冬季学生讨论交流分小组合作探究:说出新加坡、北京、罗马三城市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学生分小组按照步骤完成降水量柱状图。力。联系实际就,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绘制图能力,并通过小组内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正确表达和团结协作能力。北京2.看“差值”,说“变化”;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