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勿为小恶》教案3VIP免费

《勿为小恶》教案3_第1页
1/3
《勿为小恶》教案3_第2页
2/3
《勿为小恶》教案3_第3页
3/3
《勿为小恶》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违法犯罪的基本知识点,知道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在思想上树立避免违法犯罪的观念。2、懂得不良行为可能发展成违法犯罪,注意克服“犯点小错无所谓”的思想,防微杜渐,遵纪守法,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教学重难点:重点: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难点:怎样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教学过程:导入:老师前天看了CCTV-12的《中国法治报道》这档节目,在这期节目中,讨论了现在社会很突出的问题----青少年犯罪人数每年都在逐步增加,为了了解原因,讨论了一个典型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案例呈现:2010年4月18日凌晨1点,当某市的杨女士参加完聚会,独自走在一条小巷子时,两个黑影突然从背后向她袭来,一把锋利的尖刀也架到了她的脖子上。歹徒抢走了她装有5000多元现金和一部手机的手提包。某市由此破获了一个由10多名少年组成的抢劫团伙。他们中年龄最大的17岁,最小的不到14岁。过渡:在这个团伙中的老大是才十五岁得林林,我们随着记者的采访来了解他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犯罪的。采访记录一:刚进初一时,已满14岁的我还是一个老师和同学都喜欢的学生,可过了两个月,我发现上课的内容越来越难,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也就对学习有点厌烦了,上课开始不怎么听讲,要么和别人讲话,要么睡觉,作业也经常不做,还经常在校内与其他同学打架,进学生处就变成习以为常的事了。(1)林林刚进初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两个月后在林林身上出现了哪些行为?(2)你觉得这些行为是好还是不好?是以什么规则衡量的?过渡:在林林身上是否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林林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又出现了什么问题,我们接着来看第二段采访记录。采访记录二: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对我来说毫无趣味,同学们不喜欢有坏习惯的我,讨厌我也远离我,我开始频繁的进出网吧玩游戏、聊天,去迪厅开包房。家里给的钱根本不够花,就去偷同学的或向小同学要钱。被老师批评了,也被送进拘留所教育了下就没事了。后来自己的注意力也越来越被学校墙外灯红酒绿的世界所吸引,从而越发厌恶上学,索性辍学不读书了。(1)在这段记录中林林出现了哪些行为?这些行为和前面相比,那个更恶劣?(2)我们借助小链接来了解这些行为违反了什么规则?《治安管理处罚法》:不得盗窃、敲诈勒索他人财物。《义务教育法》: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必须履行受教育的义务。(3)你是怎么知道林林的行为违反法律?违法行为:法律规定做而不做,法律禁止做而做。过渡:林林的行为已经违法了,可是林林还不知道。采访记录三:慢慢地,我和校外的“哥们”组建了一个团伙,他们的年龄都跟我差不多,我作为老大,要养活兄弟,不得不“赚钱”,问别人要别人不给,我就抢,用刀威逼他们给,有时也会伤害到他们。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带领我的兄弟抢劫18起和4起故意伤害案,劫得财物6万元。我在被关在高墙内才知道我被判坐牢是应当受的刑罚,因为我的行为触犯了《刑法》。(1)林林现在的行为是否是违法行为?这种违法行为与记录二的行为有什么区别?违法情节,社会危害性,触犯的法律(2)学生结合课本P76-P77,完成下列表格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知识框架】一般违法行为的特征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严重社会危害性勿以恶小而为之犯罪特征刑事违法性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应受刑罚当罚性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防微杜渐,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自觉纠正不良行为帮助有不良行为的同学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勿为小恶》教案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