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传播》说课稿大家好!我叫韦惠彬,来温江区永盛镇学校。我说课的题目是:《光的传播》,选自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下面我就按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设计理念、选用的教具和学具、教学过程六个部分向各位评委、老师说课。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时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多彩的光》中第一节《光的传播》,主要内容为光源、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光速以及光能传播能量和信息这四个知识点。如果把初中学生将要接触的光学知识看成一座大厦的话,光的直线传播就是这些知识的基础,后面学生学习光的反射规律反射规律、折射规律都要用到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同时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又能解释影子、日月食等生活和自然界的重要现象,这些现象学生都比较感兴趣,通过对许多光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在此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产生极大的兴趣,将对以后光学的学习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更重要是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2、教学目标根据本课涉及的知识点,结合教学大纲和新课程的相关要求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知识与技能:根据本课涉及的知识点,我将知识与技能目标定为:知道什么是光源;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日食小孔成像等现象;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光能传播能量和信息。(2)、过程与方法由于学生接触物理课程的时间并不长,对课程要求的探究能力十分欠缺,所以我将过程与方法目标定为:通过设计实验方法、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设计实验方法的能力、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经历探究过程,有初步的探究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中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观察能力,对客观事物往往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不过在观察过程中也会出现疏忽遗漏的情况,所以我将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定为:通过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概括归纳和推理,培养学生的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3、重点与难点:根据教学大纲与新课程的要求和学生现状,我将本课的重点难点定为(1)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己设计探究实验,并通过实验现象归纳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重,求知欲强,但动手能力较弱,加上刚接触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且在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现象引入,以便使学生能逐步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三、教法与学法根据上述学情特点,我选择了如下教学法。1、教法:启发法、观察法、实验法、探究法、讨论法2、学法:探究实验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对比法、讨论法四、设计理念本堂课的设计着重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创设线性探究模块,努力建构一种对话、合作与探究的课程文化,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走进物理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学习。构建“人文·物理·社会”三维课堂,在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同时,渗透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释放学生心灵,张扬学生个性,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五、选用的教具和学具1、选择教具依据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2、教具:多媒体课件、镜子、手电筒。3、学具:激光笔、大烧杯、水、牛奶、纸、火柴、透明玻璃砖等。六、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作为光学单元的第一课,让学生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