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躬行丁肇中zhào作者简介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76年因在电磁力探索上发现J/4粒子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目前,丁肇中教授仍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职。丁肇中()不知所措()彷徨()华裔()缅怀()瞭望()袖手旁观()zhàopánɡ一、读一读,写一写yìmiǎn字词积累字词积累liàoxiùcuò1、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2、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慌的状态。()3、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4、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里走好。()二、根据解释写出适当的词语。不知所措彷徨袖手旁观一帆风顺•1、议论文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2、论据可分为______、______。•3、议论文按结构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4、最常见的论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点论据论证事实论据道理论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你知道吗?初次阅读,初步感知根据课文,作者的演讲主题是什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要有格物致知精神。整体感知梳理结构通过掌握的议论文知识,初步阅读本文,整理出文章脉络。合作探究自由读课文,先自主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完成下面问题:•1、什么是“格物致知”?•2、为什么要有格物致知的精神?•3、怎样才能做到“格物致知”?1、《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格物:探察事物。致知:得到知识。•格物致知: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即通过实地探索、实验获得对事物的真知。2、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精神?1、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2、科学发展历史和实验过程的证明。3、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必不可少的。3、怎样才能做到“格物致知”?•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一、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二、论证结构: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必须重视格物致知精神(2---12)(13)提出论题首先——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端。其次——分析科学上实验精神的重要性。最后——当今世界环境的需要。(1)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文章思路,论证结构•1、议论文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2、论据可分为______、______。•3、议论文按结构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4、最常见的论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点论据论证事实论据道理论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再复习•什么是道理论证?•指为了对某个问题或者观点进行论证说明其正确或错误而引用一些名人名言、谚语、古代文献等进行证明。•它也可以是对问题的分析、解释说明的过程。它包括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如名人名言等)、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本文主要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道理论证:•如:开篇对“格物致知”的解释说明。给读者一个明确的概念,从理论上阐述了“格物致知”的含义。•对实验精神的重要性的论述。•什么是事实论证|举例论证?•指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举例论证所举例子阐述道理论述角度王阳明“格”竹子竹子实验中国学生高分低能作者自己在美国的学习经历传统教育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格物致知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中国学生偏向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反面正面反面反面对比论证本文就中国学生的现状,指出格物致知的重要性和真正意义,希望我们这一代要培养实验的精神。文章用举事例讲道理论证了中心论点。总结要实现你的目标,最重要的是好奇心,并且永远对自己充满信心,大胆尝试,做你自己认为最正确的事。--------丁肇中丁肇中教授负责实施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最大的研究项目——L3实验室大型正负电子对撞机加速器使用的环状隧道,位于地下50至170米之间,周长27公里,规模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由中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