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服务。法国16世纪后半叶的大思想家蒙田在《论教育》和《论儿童教育》两书中论述的教育思想对今天的教育依然有指导意义。蒙田认为“判断力”和“德性”是一个人必备而且是首先具备的能力。“德性”指的是一个人的品德,至于“判断力”,是指对客观事物本质的理解以及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他反对死记硬背,强调思考和感悟,尤其要关注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以及对人生的指导。“我们把别人的学问和见解保存下来,便算完事了吗?我们必须把它们变成自己的。准确地说,我们像一个需要火的人到邻家取火,但在那里看见一堆熊熊的火焰,便留下来取暖,忘记了带回家去。”“纵使我们可以靠别人的学问而达成博学,最低限度也要靠自己的智慧才能成为明哲。”蒙田对老师应采取怎样的教育原则,进行了非常形象而又深刻的论述:“人们不断地在我们耳边喧嚷,像把水灌进漏斗里一样,而我们的职责似乎就是照本宣科,复述人家对我们所说的。我希望老师们要改变这种做法,而且,一开头,依照交托给他们的是一个灵魂,他要把它引入实验,让它尝尝各种事物,加以分辨和随意选择:有时要替它开路,有时要他自己去开拓。”关于教育内容的选择,蒙田认为:“学生的一生只有十五六年是受教于老师的,其余就完全受环境的影响了。让我们把这短促的时间用在必须的教育上吧。”那么,对当今中小学生来说,什么是“必须的教育”呢?一是优秀品德。老师要把教育的最终目标定位在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之上,一个人的未来成就如何,能否有良好的终身发展,取决于他所具有的知识、能力和品德。其中,品德对学生终身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影响学生发展的品德因素很多,其中“高远的目标意识”“执著的竞争意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仁慈的爱心”及“良好的合作意识”等作用更大。二是良好的习惯。在学校教育中,许多老师只重视学生的学习。如:今天的作业写完了没有;该背的书背完了没有,算对了几道题等,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依然缺少关注。这样久而久之,不要说生活习惯,连学习习惯的培养也都忽略了。比如我们经常看到过这样的现象:下课了,学生飞快地涌出教室,课桌上一片狼藉,甚至连正写作业的笔的笔帽都顾不上合上。放学了,学生慌里慌张带了作业就离开了教室,而桌子上物品众多,散乱得不堪入目。上课了,有些学生趴在课桌上读书,有的学生跪在椅子上写字,老师提问也一样不是趴着,就是懒洋洋地似站非站。平常,你会见到许多学生吃零食,甚至连上课也想吃等等。可见,对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从小抓起,这是教育工作中不容忽视的必要工作。有这样一个案例:某个家庭要装修,张先生到橱柜专卖店定做橱柜,接待的是一位年轻姑娘。她做事干练,待人接物到位,让人很满意。当张先生高兴地准备签合同时,她却左翻右找,没找到自己的笔。旁边年长的设计师提醒她:“你刚才上楼了,可能把笔忘在上面了。”年轻姑娘恍然大悟,急忙上楼去找。这时,年长的设计师有些不满地说:“做事丢三落四,桌上的几支笔都不知给她拿哪儿去了。”然后耐人寻味地说:“拿东西用完了从来不知放回原处。小时候习惯没有培养好。”此例中,那位年轻的设计师,专业水平、待人接物等都让人感到舒服、信服,但她在工作中的小小不良习惯,给同事带来的不便,或让客户在旁边等,浪费了时间,还让客户看到她焦急地找东西的狼狈与尴尬。虽然只是几分钟,但对一个人来说,这等于让客户对她的信任度多少打了一些折扣。可见在孩子的成长中,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是很重要的。虽然一个人在成长的岁月里会变化、会发展,但孩子从小养成的习惯很难改变,特别是在日后去纠正不良习惯,就显得更难。因此,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说,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是教育必须履行的责任,刻不容缓。为了学生的未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应做好良好习惯培养的基础教育工作。三是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尽快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是老师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掌握了良好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