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目标:了解地球的发展进化的大致过程复习原子物理学中关于核衰变的相关内容理解为什么放射性同位素是“理想的地质时钟”能力目标:阅读理解能力训练,发散思维训练学科间迁移应用能力、计算能力训练情感目标:热爱科学,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认识学科交叉的重要性理想的地质时钟河北定州中学祝同娜河北定州中学祝同娜地球从46亿年前形成,从一个炽热的岩浆球逐渐冷却固化(计算表明仅需1亿年),出现原始的海洋、大气与陆地,但仍然是地质活动剧烈、火山喷发遍布、熔岩四处流淌,在41亿年前到38亿年前地球持续遭到了大量小行星与彗星的轰击。冥古宙在38亿年前结束后,内太阳系不再有大规模撞击事件。一、冥古宙(地球形成—38亿年前)地球的演化发展二、太古宙(38-25亿年前)太古宙结束于25亿年前的大氧化事件,以甲烷为主的还原性的太古宙原始大气转变为氧气丰富的氧化性的元古宙大气,并导致了持续3亿年的地球第一个冰期——休伦冰期。最早的生命诞生于距今约36亿年前,但已知最古老的化石在南非发现的32亿年前的超微化石——古杆菌和巴贝通球藻。这是最原始的原核生物。在南非的布拉维群灰岩中,还发现了31亿年前的蓝绿藻类形成的大型化石叠层石。藻类植物日益繁盛,它们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吸收大气中的CO2,放出O2,从中元古代开始,地层开始有含铁紫红色石英砂岩及赤铁矿层形成,说明当时大气中已含有相当多的游离氧。大气及水体中氧的增多,给生物的发展和演化准备了物质条件。三、元古宙(25—5.4亿年前)古生代(5.4——2.5亿年前)(1)寒武纪(5.43——4.9亿年前)寒武纪生命“大爆炸”在寒武纪开始后的短短数百万年时间里,包括现生动物几乎所有类群祖先在内的大量多细胞生物突然出现,这一爆发式的生物演化事件被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炸”。带壳、具骨骼的海洋无脊椎动物趋向繁荣,它们营底栖生活,以微小的海藻和有机质颗粒为食物,其中,最繁盛的是节肢动物三叶虫,故寒武纪又称为“三叶虫时代”,其次是腕足动物、古杯动物、棘皮动物和腹足动物。四、显生宙(2)奥陶纪(4.9——4.38亿年前)气候——从温暖到严寒3.生物——最早的鱼类出现奥陶纪中期,在北美落基山脉地区出现了原始脊椎动物异甲鱼类——星甲鱼和显褶鱼,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也出现了异甲鱼类。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发展,其中以笔石、三叶虫、鹦鹉螺类和腕足类最为重要。珊瑚自中奥陶世开始大量出现,复体的珊瑚虽说还较原始,但已能够形成小型的礁体。植物仍以海生藻类为主,但淡水植物据推测可能在奥陶纪也已经出现。4.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在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约85%的物种灭亡。古生物学家认为这次物种灭绝是由全球气候变冷造成的。在大约4.4亿年前,现在的撒哈拉所在的陆地曾经位于南极,当陆地汇集在极点附近时,容易造成厚厚的积冰---奥陶纪正是这种情形。大片的冰川使洋流和大气环流变冷,整个地球的温度下降了,冰川锁住了水,海平面也降低了,原先丰富的沿海生物圈被破坏了,导致了85%的物种灭绝。(3)志留纪(4.38——4.1亿年前)2.气候志留纪初期,南极冰盖迅速消融,导致志留纪海洋和大气环流减弱,纬向气候分带不明显,深海部分相对较暖,含氧量较低,易成滞流。因此,除高纬度的冈瓦纳大陆外,其他各板块大都处于干热或温暖的气候条件下。3.生物——最早的陆地植物出现这个时期最大的特点是植物开始登上陆地。作为陆生高等植物的先驱,低等维管束植物开始出现并逐渐占领陆地,其中,裸蕨类和石松类是目前已知最早的陆生植物。伴随着陆生植物的发展,志留纪晚期还出现了最早的昆虫和蛛形类节肢动物。在海中出现了有颌骨的鱼类--棘鱼类,棘鱼类演化出了鳃盖骨,为随后鱼类等高等脊椎动物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海洋无脊椎动物发生了重要的更新,繁盛一时的三叶虫逐渐衰退,板足鲎类开始兴起,是当时海洋节肢动物中个体最大的种类。海中有成群的珊瑚聚集生活,最后形成珊瑚礁。(4)泥盆纪(4.1——3.54亿年前)最早的两栖类和裸子植物出现,第二次物种大灭绝(5)石炭纪(3.54——2.95亿年前)最早的爬行类出现(6)二叠纪(2.95——2.5亿年前)第三次物种大灭绝,为恐龙类等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