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口语交际·模拟旅游咨询一、背景这是语文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课。在学习了第一单元的游记后,学生对旅游产生了一定兴趣,初步感知“行万里路”对提高人心性修养的作用,愿意谈论自己的旅游感受。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获得美的熏陶,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旅游经验和旅游理想,我结合教学内容展开模拟旅游咨询活动,介绍本地或外地的风景名胜及旅游注意事项。二、实施过程及评析(一)提出要求和课前指导有了上口语交际课的思路,我就向学生提出了要求。1.每人选择一个自己熟悉或渴望了解的景点,与小组同学讨论,小组确定一个或多个备咨询的景点,查找资料。2.学生在以咨询员身份向游客介绍景点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全面了解风景名胜及有关的人文知识,同时还要考虑向游客介绍游览的路线,确定介绍的顺序及重点。3.实践过程中要注意与游客的互动,边介绍要边与游客交谈。介绍时或客观叙述,或形象描绘,或穿插人文知识,或启发游客想象。应采用多种介绍方法,有详有略。4.游客提问要简洁明了,提问要有针对性,咨询会结束后,请同学(游客)对咨询员的介绍和回答给予评价。5.可以制作PPT演示文稿辅助咨询。课前指导要做到准备充分,就要思路清晰、目的明确。咨询员应从两个角度考虑问题。一个是咨询员的角度:我为什么要推荐这个景点?这个景点为什么值得去?我怎样介绍这个景点?对方可能要咨询什么?另一个是游客的角度:游客为什么要去那个景点?他对那个景点的自然、历史、风情哪个方面感兴趣?怎样才能到那?旅游时需要注意什么?查找资料时要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评析]因为旅游业的发达、网上资源的丰富,学生很容易掌握大量资料,因此课前指导应提示学生有目的地筛选资料,避免内容过于分散、面面俱到。(二)课前演练学生将自己查找的资料制作成演示文稿,课前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演练、调试。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一个问题:学生下载了很多风景图片,但忽略了图片中的风景名称,未能考虑图片与解说词的同步。好在学生引用资料时注明了出处,很快纠正了问题,调整了图片的顺序。[评析]这节课的准备过程有探究活动的性质,可以对学生有更多的指导。如学生制作演示文稿前帮助学生确定思路,写简单的课件脚本。(三)课堂活动1.教师导入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进行口语交际课——旅游咨询。我们的目的是锻炼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咨询员能根据游客的提问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以提高我们的应对能力。同学们要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同学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每一个同学都是评委,要针对咨询双方的表现,从仪态、音量、语言的流畅性、提问的合理性、解答的针对性和条理性等方面作出评价。[评析]点明学习目的,让学生清楚评价标准,有效提高口语交际能力。2.模拟旅游咨询有三个小组在课上进行现场咨询。三个小组给自己取了好听的名字:“‘小叶’旅行社”“‘祥瑞’旅行社”“‘安琪’旅行社”。第一个出场的是“‘小叶’旅行社”。游客提了一个单刀直入的问题:我在读沈从文的小说时知道有个叫“凤凰”的地方,想了解一下“凤凰”的情况。咨询员借助地图、风光图片有条理地从地理位置、沈从文故居、自然风光、文化古迹、风土人情、地方特产几方面介绍了“凤凰”的情况。又解答了游客提出的在凤凰旅游一般需要几天、到凤凰古城旅游什么时间最适合、风景最好等问题。因为准备充分,又制作了演示文稿,图文并茂,解说生动、到位,这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组还解答游客对“云南大理”和“乌镇”的咨询。第二个出场的是“‘祥瑞’旅行社”。他们整理了沈阳的旅游景点,重点讲解了“昭陵”和“故宫”。因为这里的景点大家比较熟悉,游客提出的问题更有深度。游客主要从历史角度提出问题,这小组的咨询员都出色地回答了。“‘安琪’旅行社”把大家带到了九寨沟。游客咨询了九寨沟的位置、名称由来、风景特点、旅游注意事项,都得到了满意的回答。当游客要求旅行社提供旅游的经费预算和行程安排时,现场有些紧张,这个问题超出了同学的准备范畴。咨询员赵新雨迅速作出反映,“我们为您设计好后会单独通知您。”大家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