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课型新课第7课时备课人备课时间年月日上课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掌握周朝的历史分期、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并能识读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掌握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晋分三家、合纵连横的史实。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各国称霸过程的学习认识到: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改革才能富国强兵。教学重点齐桓公、晋文公称霸教学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教学流程时间导入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770年,我国经历了哪几个朝代,当时的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并指出)前一个历史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确立和繁荣时期。下面我们将要学习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春秋战国时期,这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时期,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时期。讲授一、春秋五霸1.春秋诸侯争霸的背景。提问:春秋争霸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的?设计: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先组内发表意见后在班上交流。(课件展示答案)过渡:春秋时期历时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几个。2春秋五霸:提问:春秋五霸指哪些?各自的位置?(课件展示春秋形势图)学生:观察形势图,掌握好两种说法的五霸名称,介绍春秋大国位置,画出新课方位示意图。3.齐桓公争霸:原因:教师:分析设计如下的思考题:1.齐国发展生产,有哪些有利的环境资源条件?2.采取了哪些有利的措施?学生:阅读教材叙述改革措施,评说管仲改革的作用。(将归纳要点课件展示一下)标志:指出葵丘会盟的时间、盛况、意义设计思考题:改革与富国强兵之间有什么联系?渗透改革是强国之路的思想.4、晋楚争霸(1)、晋文公改革提问:晋文公改革的措施有哪些?有何作用?学生阅读教教材进行回答。学生讨论:“想一想,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城濮之战:提问:在晋楚争霸过程中,最著名的战役是什么?晋国为何会以少胜多?(展示课件)学生:介绍城濮之战情况。展开讨论作用。讲述“退避三舍”的故事提问:退避的目的是什么?(以退为进)提问:“退避三舍”的作用?1.诚信:实现诺言,报答谢恩2.避其锋芒,诱敌深入(3)楚庄王称霸学生:讲述“一鸣惊人”和“问鼎中原”的故事。了解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提问:在哪次战役后,楚庄王成为中原霸主?5.吴越争霸:投影《卧薪尝胆》图学生:观察此图,讲述卧薪尝胆故事,学生畅谈,七嘴八舌:1、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他们最突出的成就有哪些?从他们身上,你看到国家富强的启示和个人事业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课件展示:归纳要点)齐桓公:革新强国,首成霸主。(革新)晋文公:勤业治国,跃居霸位。(勤业)越王勾践:雪耻复国,终建霸业。(毅力志向)2.春秋时期的霸主有哪些共同点?有成就宏图霸业的雄心壮志;重用人才;重视改革内政和发展生产,增强国力;能运用正确的谋略,取得政治上、军事上的优势。过渡:春秋时期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接连不断,社会呈现天下大乱的形势。这期间,北起长城,南达长江流域,先后出现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这七个大国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一面在本国实行变法改革以图强,一面相互混战,侵伐小国,互相兼并,战争愈演愈烈,历史上称这七个大国为“战国七雄”。二、战国七雄1.提问:七国的形成有哪两类情况?(学生阅读并进行分类)2.学生读图:利用顺口溜掌握七国的名称和具体位置。(课件展示战国形势图)3.利用课件和小字介绍了解当时的三次战役的双方和影响。4.由课本44页的说一说引出“合纵和连横”东方的齐国与秦国旗鼓相当,双方在不断兼并周围弱国、扩大势力范围的同时,又进行着所谓“合纵”、“连横”的外交斗争。“合纵”就是指弱国联合起来,阻止强国进行兼并。“连横”就是强国迫使弱国帮助它进行兼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