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11邓稼先讲学稿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2.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的方法。3.学习文章借多变的语言形式表达强烈的感情的方法。4.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感情和邓稼先献身国防事业的崇高精神。学习方法:1.本文涉及的背景材料较多,因此同学们在学习伊始,不仅要查阅作家的资料,还要查阅文中所记述人物的资料,并且依据所这些资料写出自己对这个人物的印象。2.在阅读中要学会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寻找文章构思、语言或写作方面的巧妙之处,提高对文字的感悟能力。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并完成下列简要问题。本文作者是,美籍华裔学家,获1957年奖。他和邓稼先有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情。邓稼先,中国学家。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功勋奖章。“两弹一星”主要指、、。2.基础知识积累(1)给加点的字注音。邓稼先()元勋()致死不懈()鞠躬尽瘁()选聘()无垠()殷红()彷徨()鲜为人知()锋芒毕露()(2)解释加点的字或词语。燕然勒功兽铤亡群河水萦带家喻户晓平沙无垠鲜为人知元勋可歌可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之无愧锋芒毕露可歌可泣(3)填写汉字。然不同妇皆知马革尸家户晓3.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认真阅读全文,并分别概括全文六个部分的主要内容。4.用三句话说说“我眼中的邓稼先”。二课堂研讨1.本文形式奇特。全文采用了小标题的样式,简洁凝练,提纲挈领,使全文思路清晰,意蕴丰富。你能说说作者的思路吗?你最喜欢哪个小标题,为什么?12.(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分为两类,一类用来记述自己的生平,叫做“自传”;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称为“他传”。两种的写法都有一个特点,内容必须真实,不能有过多想象和虚构的成分。)本文作者是与邓稼先有着50年深厚友情的挚友,他在本文第一部分中为何不直接切题写邓稼先,而是要概述中华民族百年的屈辱史?3.细读文章第三部分,分别概括两人的性格特征。想一想:作者为何要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对比?4.研读文章第五部分,分析作者引用《吊古战场文》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该部分中还引用了“五四”时期的一首歌,其用意是什么?(译文: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飞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犹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夜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5.本文语言运用颇具特色。排比的运用使节奏感鲜明,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对比的运用使文章的形象更加突出;长短句的结合,又使文气活跃,抒情味浓厚,感染力强。品读课文,按照“我发现……词语关键(好、重要),因为……”的句式组织好语言,准备发言交流。例如:我发现“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一句很重要。因为它把邓稼先这位科学家放在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上写,形象地表明了在中国由“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的巨大转变中作出巨大贡献的人就是邓稼先,指明了本文的主人公,引起下文。6.同学们,你读了本文后一定有许多心灵的震撼、人生的感悟和生命的启迪。我们应该为什么活着?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请写下你学习本文后的感想。三拓展延伸21.试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材料说明:本文作者具有传统眼光,历史视野,全球胸襟。2.仿写例句。选择了高山,你也就选择了坎坷;选择了宁静,你也就选择了孤单。选择了,你也就选择了;选择了,你也就选择了。微笑是一缕和煦的阳光,让生活五彩缤纷;是一点柔嫩的绿草,给大地无限的生机;微笑是;。3.阅读短文伏尔泰一百年前的今天,一颗巨星陨落了,但他是永存的。他离开人世时已年登耄耋,他著述极富,肩负着最荣耀也最艰巨的责任,那就是:培育良知,教化人类。他在咒骂与祝福声中溘然长逝;被旧时代所诅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