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课中“如何开展机器人的教学问题”的探索分析【摘要】智能机器人活动是一项综合多种学科知识和技能的科技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它集知识性、趣味性、竞技性于一体,深受中小学生喜爱。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契机通过合理分组,精心设计,应用计算机网络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个体的创新意识与他们和群体的交流能力、团队精神。本文就在机器人活动中应用网络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方面谈谈我在实践活动、参加竞赛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思考。【关键词】机器人活动网络化教学竞争创新意识团队精神教学设计21世纪我们需要怎样的人才?我们的下一代要怎样适应21世纪的世界?在我看来,要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步向领先,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是必备的人力资源。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中一再被强调的重要环节,同时,人是社会动物,必须在群体中体现自身价值,而且只有将个体的力量联合起来才能实现工作目标,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的潜能,这就需要人们常说的“团结”,也就是“团队精神”。怎样将“创新意识”、“团队精神”结合起来贯穿于各个教育环节中,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机器人活动具有趣味性,能大大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同时,机器人活动整合了多学科知识,学生在制作机器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综合各学科、涉及各领域的知识,这些知识仅靠初中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是远远不够的,而网络正是融合了知识量大、覆盖面广、学习时间短等优点,与初中机器人教学可谓一拍即合。因此,大胆的将网络运用到初中机器人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在做中学,迅速提升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机器人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方法。一、精心设计学习网站通过小学的学习,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些电脑操作知识和技能,也有足够的兴趣去学习新的知识,但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初中生比小学生懂得思考,喜欢张扬自己的个性,对获取计算机中和网络上的资源又不熟练,却仍然不失爱玩爱闹的孩子脾性。因此我在设计网站时加入了现行游戏中的“闯关”环节。每一关都包含一个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以及闯关提示(既操作提示)。学生可以通过访问这个学习网站像玩游戏一样在“闯关”过程中学到新的知识。此外,网站中增设留言板和课后评价两个板块,教师可以及时快捷的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学生也有了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进行自主评价的权力。二、创设教学环境我认为在进行机器人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的不是一个死板的课堂,而是一个平台,一个能展示自我,能进行合作交流的平台。但我校将网络教学运用于初中机器人教学尚属首次,为此,我将学生分成两个学习小组,一个学习小组分配可联网电脑并通过教师制作的学习网站学习,另一个学习小组按照原来的教学模式只发放不可联网的电脑供编程使用。通过观察,我发现改变教学环境,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时不仅有本可依而且有据可查,学习起来如虎添翼。三、将网络应用于课堂,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会分工、合作和创新方法是达成目的的桥梁。在教学活动中,课堂设计至关重要。我认为,优秀的课堂设计应该是课堂气氛活泼、内容丰富,能极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发学生的潜能,锻炼学生交际能力和团队精神的,而网络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我的具体做法是:1、“用课本”而不照搬课本在任何教学活动中,课本都是必不可少的。在2008年投入使用的新教材中,智能机器人作为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另一载体被载入到了初中信息技术第五册的课本里。它不仅充实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也使我们对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使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更全面的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内涵。在设计网站时,我们应在充分利用课本对机器人的诠释和探究的基础上,扩展知识面,将课本的知识细化到课后的机器人制作和竞赛任务的完成过程中,细化到机器人制作过程中运用的每一个原理中,让学生真正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2、利用课本设计课堂任务小组成员展示作品例如,我在讲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