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版高考生物3-2-1精品系列专题【专题知识框架】【考纲解读】考点考纲要求考察角度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免疫系统组成重点考查免疫细胞的起源与分化;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具体体现重点考查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及二次免疫特点;免疫失调的疾病种类,特别是过敏反应的特点;器官移植中免疫学应用原理。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Ⅰ艾滋病的发病机理、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三年高考命题分析与命题趋势】三年高考命题分析:从近年高考试题分析,考查内容的的重点有三: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与区别;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过程分析比较;艾滋病及一些新发现传染病的机理及预防。1在命题角度上,通过免疫过程分析与生活中流行疾病,特别是新发现疾病相结合,通过病例考查学生对知识再现的分析能力。在命题形式上,选择、简答都有出现,但简答题较多,结合实验、生活情景的命题往往是简答题,并且分值比重较大。【核心考点要点归纳】考点一、抗原、抗体和免疫细胞(1)抗原①抗原的两种性能:免疫原性即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反应原性即能够和相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②抗原的特点:异物性(即“非己”成分,自身的组织或细胞有时也会成为抗原,如癌细胞);大分子性;特异性(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③抗原的去向:在细胞免疫中,被免疫细胞识别并发生免疫反应,体液免疫中,被相应的抗体消灭。④抗原既可是外来物质(异物性),也可来自体内衰老病变的组织细胞。进入人体的弹片因不具特异性,不能称为抗原。(2)对抗体的理解①化学本质:免疫球蛋白。②分布: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③别称:抗毒素、凝集素、免疫球蛋白等。④条件:只对抗原表面的抗原决定簇起作用;只对内环境中的抗原起作用(在抗原进入细胞后不起作用)。⑤抗体属分泌蛋白,与其合成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四种。(3)与免疫有关的细胞2来源功能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抗原结合体B细胞造血干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效应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效应细胞,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效应B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效应T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记忆细胞B细胞或T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考点二、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拓展:(1)非特异性免疫包括人体的皮肤、黏膜等组成的第一道防线,以及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的第二道防线。(2)在免疫系统中,某些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参与特异性免疫,如吞噬细胞。3考点三、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特异性免疫的几个主要问题(5)细胞免疫过程中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吞噬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其中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能特异性地识别抗原。拓展记忆细胞与二次应答反应1.记忆细胞的特点:能分泌抗体,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某些抗原诱发产生的记忆细胞可对该抗原记忆终生,从而使动物或人体对该抗原具有终生免免疫类别比较项目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作用对象抗原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作用方式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①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②效应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促进细胞免疫的作用联系①都分为三个阶段:感应阶段是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的阶段;反应阶段是B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及记忆细胞形成的阶段;效应阶段是效应T细胞、抗体和淋巴因子发挥免疫效应的阶段②体液免疫能利用抗体消灭抗原,但病毒和其他蛋白质颗粒等外物一旦侵入细胞或被细胞吞入,抗体就无能为力了,这时需要细胞免疫发挥作用,两种免疫机制既各自有其独特作用又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4疫能力,如天花、麻疹、伤寒等,患者痊愈后可终生具有抵抗力。2.二次免疫反应: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3.二次免疫特点:比初次反应快,也比初次反应强烈,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