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上册的知识点第1课中国远古人类•北京人的特征:距今约70~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附近的龙骨山洞穴。保留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使用天然火,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群居生活。•北京人发现的意义:北京人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的直立人之一,资料非常丰富,长期以来成为研究直立人的典型标本。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1.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说明发现地址陕西西安浙江余姚两个原始农耕反映出不同地域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原始农耕生产对家畜饲养业及手工制陶和纺织业起了带动作用,并对定居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原始农耕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渔猎经济。所在地区北方黄河流域南方长江流域粮食品种粟水稻住房样式半地穴式房屋干栏式房屋共同特征原始种植农业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制造陶器、定居村落。第3课中华民族的祖先•1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2“传说”与“史实”的区别:炎帝和黄帝的故事虽在后代的史籍、诗歌以及神话故事中多有记载,但至今由于没有地下考古的实物证明和文字证据,所以他们的事迹仍属于“传说”。而“史实”是已经被考古资料证实了的历史,例如周代金文的发现使周代成为信史,甲骨文的发现使商代成为信史。“传说”虽不能等同于“史实”,但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一些历史的信息。第4课从“公天下”到“家天下”•1禅让的传说•尧、舜、禹时期“禅让”推举部落首领,是“公天下”的时代。•2.“家天下”•禹的儿子启继位后,建立夏朝,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第5课夏商周时代的社会1、夏、商、西周的更替朝代起止年代建立者末代君主都城特征夏约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历时近500年启桀阳城(河南登封)、安邑(山西夏县)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商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历时500余年成汤纣毫(河南商丘)、“盘庚迁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西周公元前1046年至约公元前771年,历时近275年周武王周幽王镐京分封制、宗法制夏商西周被称为上古三代,是我国的奴隶社会时期二、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加强对各地的统治。•2.内容:周王把土地、臣民封赐给同姓或异姓贵族,建立起许多诸侯国,历史上称为“授民授疆土”;分封出去的诸侯必须承担镇守疆土、出兵勤王、交纳贡赋和定期朝见周王述职等义务。•今天很多省份的简称都来源于西周分封,如山西简称“晋”。•3.作用:拓展了周的统治,加强了周王室的权力。•4.特点:周天子是天下共主,奴隶主分诸侯、卿大夫、士几个等级,宗法制管理。第6课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一春秋与战国•1.东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从镐京迁到洛邑(今洛阳东北),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为春秋时期,春秋争霸的主要特点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争夺土地、人口和霸权。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为战国时期,战国时期的争霸主要是为了兼并其他国家,统一天下。•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因此被称为“大变革”的时代。•2.春秋五霸(先后出现):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3.三家分晋:战国初年,晋国被卿大夫一分为三,变成韩、赵、魏三国。•4战国七雄.(同时并存):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二、商鞅变法•1.目的:富国强兵。2.时间:战国初年秦孝公时期。•3.主要内容:①承认土地私有;②奖励耕织;③奖励军功,按功授爵;④建立县制;⑤编订户口。•4.特点:以法治国•5.结果: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但新法继续推行。•6.作用:使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7.对战国时期变法的认识:促进了社会的政治、经济大变革,推动了历史的前进。•8.启示:善于用人、勇于改革是一个国家得以强盛的关键;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三、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主持修筑既能防洪、又有蓄水灌溉功能的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