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一”。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字和写字。难点:分辨“八”和“入”。三、教学方法比较记忆法、以读代讲法四、教具准备课文插图、生字卡片、数字卡片、课件五、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课1.谈话:前面我们学了汉语拼音。今天开始我们就要乘着汉语拼音的快车到汉字王国去找汉字做朋友,有了汉字朋友,我们就能看书、读报、学到更多的知识。2.(大屏幕出图)图上画着谁?(两个小朋友)这两个小朋友在路上看到了什么?(指导学生从近处往远处看)。(这幅图上画的内容比较多,我们一部分一部分地看。先看最近。)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仔细的观察大屏幕上的这幅美丽的图片,说说图片上面有哪些景物?(同学们观察后举手回答:“花、房子、树等等”。教师给予实时评价,眼睛真敏锐,观察的真仔细等。师问:“那么你们是随意看到的还是用什么方法观察的呢?”教师指导看图的顺序,然后请同学们按照一定顺序完整的说说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大屏幕出现花、烟村(是呀,煮饭的炊烟绕着整个村子,所以诗人就把村子称为“烟村”)、亭台(亭台又叫亭子。你在哪儿看到过亭子吗?它有什么用?亭子是盖在路边或山上让人们休息用的,面积比较小,只有顶,没有墙)等词语。多美的山村呀!村民居住的房子被炊烟缭绕着,简直就象在神话中,那六七座亭台又为村庄增添了几分秀丽。远处还有粉红的桃花。粉红的桃花点缀在村庄中,使小村庄变得更美了!于是,古时候就有人根据这些景物编写了一首童谣叫“一去二三里”。大屏幕出示yíqùèrsānlǐ一去二三里。紧接着板书课题:一去二三里(板书过程中注意渗透书写方法)跟老师齐读一遍课题“一去二三里”,声音放洪亮再读课题。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迅速地打开书本读课文,要求身体坐直坐正,用铅笔快速的圈出本课要求我们会认的汉字宝宝。(教师巡视指导)2.下面我们来看大屏幕,用彩色书写的这些字都是要求我们会认的字,你们找准确了吗?如果没有找准确呀,现在把它们补圈完整。3.学生自己练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每个汉字的字音4.指名读,集体评价。有谁想试着给我们读读这首童谣。指名朗读,并要求其他同学注意听,是否读准确了,读准了给予语言上反馈的评价,哪个字未读准确,请其他同学帮助纠正。师正音(重点强调“一”和“亭”的读音。)(“一”的本音读“yī”,但在词语或句子中会变音,有时读二声,如“一块地”、“一片海”;有时读四声,如“一棵树”、“一朵花”。本课读二声。)4.齐声读。刚刚同学们读得非常整齐。5.分组朗读。要求男生读时女生要注意听,听他们是否读的正确整齐。女生读时男生注意听。适时给予反馈评价。三、认读生字1.谈话:同学们读得都不错。下面呀老师把这些汉字宝宝单独请了出来,你们会读吗?2.先自己读生字,读准确后,再把它读给同桌听。3.指名读。哪些同学想站起来读一读,指名读,每个人读两个,要求其他同学注意听他们读正确了没有,读正确了老师激励表扬,请同学们跟读。如果没有谁愿意帮助他纠正,其他同学跟读。(看来呀,汉字宝宝戴着帽子同学们都会都读了,那么去掉帽子,我们还认识他们吗?)4.去掉拼音,开火车读。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得怎么样。5.齐声朗读。(每个字读两遍)四、做游戏,找朋友。我们学了生字,也知道了我们今天的十个生字是表示数字的汉字。下面,老师要让同学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看看同学们是不是真的记住了他们。随机发放游戏卡片。五、再读课文1.请同学们再来齐声朗读童谣。六、回顾小结这节课我们观察了图片,知道了观察图片的方法,朗读了这首童谣,认识了一、二、三·····这些字。最后请让我们再次回到童谣,闭上眼睛试着背诵,没有背诵下来的可以看着大屏幕朗读。请同学们看一幅画。2、出示课文插图2。图上画的谁?他们在干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每一位小队员衣服上的号码都对应我们今天学的一个生字。)下面请同学们拿起铅笔把课文再读一遍,一边读,一边用铅笔把生字画出来。(对照板书)3、㈤、检查自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