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小学语文《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学科:语文2、课时:1课时3、学生课前准备: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二、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三、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四、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二、教学课题教养方面: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2、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文中的句子展开想象,从而懂得青海高原一株柳身处逆境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展方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三、教学重难点根据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了解预习,整体感知。1、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青海高原一株柳》,文中的这一株柳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概括)2、生自由说。3、从大家的发言中,我听出来了,大家对这株柳树充满了一种敬佩之情。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株柳树的世界,去感受它的神奇。(板书课题)二、自主研读,交流共享。自主阅读1、请同学们仔细默读文章,你是从文中哪些语句中感受到青海高原这株柳的神奇,把它画出来,还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2、师巡视了解学情。交流共享(一)环境恶劣1、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青海高原这株柳的神奇的?2、指名说(先读文中的句子,再谈感受)“在青海高原,每走一处,面对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心头便弥漫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3、你从哪些词语中读出这种感受?“广袤无垠”、“寸草不生”、“青石嶙峋”、“深邃的蓝天”、“凝滞的云团”4、指名读这几个词。(词语有温度,言语表心声,要把词语读好。)5、听同学们读这些词语,使我不由得想起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的诗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那悲壮与苍凉让人心头一震啊!6、你呢?谁愿意说说自己心中的感受?(生自由说自己想到的边塞诗词或心里感受)板书:悲壮苍凉7、就在这广袤无垠,青石嶙峋的高原上,我们的眼前突然出现了一株绿色的柳树,给你什么感觉?(惊讶、惊奇……)8、作者的这种感受在文中是如何表达的?(“哦”了一声)9、请你读出惊讶、惊奇的感觉。过渡:哦!这是一株怎样的柳树呢?让我们看一看它吧!(出示描写柳树的语言)(二)旺盛的生命力“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1、指名读并谈感受。(生命力的旺盛)2、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它生命力的旺盛?①“两合抱粗”,师生演示感知柳树的粗壮(板书:粗壮)②“百十余平方米”,一间教室大约有五十平方米,一株柳树的树阴大约有两间教室那么大。(板书:高大)朗读指导紧跟其后,引导学生读好“两合抱粗”,读中想象“两合抱粗”的样子,再次感受柳树旺盛的生命力。3、在如此苍茫荒凉的原野上竟生长着这样一株高大的粗壮的柳树,这个“哦”里还有什么情感在其中?(赞美、赞叹……)4、指名读“哦”5、想读好这个“哦”先倒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地虚声读。6、师:范读7、生:跟读8、怀着这种情绪读一读这株柳(齐读描写柳树的样子的语言)小结:这样高大的一株柳竟能在这如此荒凉,如此悲壮的青海高原上生长起来,壮大起来,真是神奇啊!(三)艰难的生存你还从哪里感受到这株柳树的神奇?1、指名说。预设我从“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生命活到一岁。然而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感受到青海高原这株柳的神奇。引导“绝”的理解。绝,你怎样理解?你能用“绝”字对青海高原上的植物说一句话吗?(提供语境:小草,你想在这广袤无垠,青石嶙峋的高原上生长那是————————。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生命活到一岁,一岁就是指这株柳树没能活满一年的,但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奇迹。2、师:不单是柳树,其它的植物也活不到一岁,青海高原上的夏秋两季连续不下一滴雨,最冷的时候零下几十度,在这样的环境下,一茬又一茬的柳树苗子全毁了,只有这一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