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做研究》教案—开始研究吧教学目标1、学会用观察的方法进行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钻研精神。2、学会制定研究计划。重点难点城里学生不熟悉“小青蛙变成癞蛤蟆”的情况,而且其变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耐力不够。教学准备课件、电脑。教学过程一、汇报展示,合作探究。活动一:谈话导入。教师:同学们都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问题准备研究。今天,咱们先来看看这个研究小组的活动。活动二:研究过程。1、出示研究计划(上节课的课外研究计划)讨论:从研究计划中,你了解到什么?2、了解研究过程。A、在研究过程中孩子们是怎样做的?B、研究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难题?C、孩子们是怎样对待这些困难的?D、最后的研究获得了什么结论?3、学生分组讨论、交流。4、教师小结:“青蛙变成癞蛤蟆”这一故事,使我们明白:任何一项科学研究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只有肯在艰难崎岖的科学探险道路上不断跋涉的人,才有可能达到科学的顶峰。活动三:含羞草害羞了。教师准备一盆害羞草。学生上台看一看,摸一摸。你们发现了什么?这是怎么回事呀?学生得出结论:原来植物也有感觉。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所知道的类似的现象。二、感悟深化,提升认识。1、换位思考。问问学生:“当你在实验中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2、榜样引路。教师提供一些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是如何面对失败的故事。听完故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亲身经历及感受。3、教师小结:同学们现在所要走的道路,就是不少科学家们走过的道路,从事科学研究就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三、生成问题,拓展延伸。《不倒翁为什么不倒》。1、提出问题:有什么神奇的力量能让不倒翁不倒呢?{学生假想原因)2、教师准备几个不倒翁,让学生纷纷上台自己玩一玩。3、在玩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什么吗?4、拆开玩具看不倒翁不倒的真正原因。5、小组合作,学生动手做不倒翁。小结:让学生自己总结动手做时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四、课后实践。选一种动物或植物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制定研究观察的计划,进行观察研究,然后把观察结果介绍给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