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镜中学明镜中学20132013级七下期终复习题级七下期终复习题((四四))1.下列词语中加点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轩榭(xiè)怅然(chàng)充沛(pèi)B.镂空(lǚ)肆虐(nüè)窥伺(kuī)C.弧形(hú)涟漪(yī)凝眸(móu)D.匀称(chèn)恫吓(dòng)游弋(yì)2.选出成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3分)A.因地制宜别具匠心水涨船高首曲一指B.高不可攀先发制人轻举妄动摇身一变C.招摇过市发人深醒玩物丧志庞然大物D.黔驴技穷秋毫无犯废寝忘食悠然自得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真是日新月异,让人目瞪口呆。B.对学习和生活中碰到的诸多难题,她都应付自如。C.抓好禁毒,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刻不容缓的大事。D.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下面有关判断,错误的一项是()(3分)A.“养眼”即好看,“PK”即挑战(单挑),两个加点的网络用语的解释都是正确的。B.古代把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做阳,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做阴。C.“岁寒三友”是指:松、竹、梅。D.“国家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这一举措降低了家长的经济负担。”这句话没有毛病。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深秋的河源万绿园是人们欣赏红叶的好时候。B.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引导学生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C.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D.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6.按下列要求默写。(每空1分,共10分)⑴写出古诗的上句或下句:,泣涕零如雨。(《迢迢牵牛星》)采菊东篱下,。(《饮酒》)⑵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是:,。⑶写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比喻、夸张手法描写雪景的千古绝唱:,。⑷《陋室铭》中与“世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蛟龙”意思相近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中拟人的句子是,。二、阅读理解(40分)(一)细读次北固山王湾,回答8~9小题。(4分)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题目中的“次”,原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店之内。B.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C.颔联中的“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远望,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D.颈联透露出诗人是在岁暮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在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运用了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游子)的感情。(2分)(二)细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12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本文选自《》,作者,是我国_____(朝代)著名_______家。(2分)2.解释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点的实词。(2分)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可——⑵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玩——3.解释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或指出其作用。(2分)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而——⑵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自——甚——4.将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用心爱心专心1⑵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5.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请说说“菊”和“牡丹”在表达文章主旨上起了什么作用?作者对莲的赞美寄寓了怎样的生活态度?(2分)答:(三)躺在母亲身边(13分)⑴母亲病了,躺在床上,我就坐在母亲的床边玩电脑。⑵母亲大多数的时候是悄无声息地躺在床上的,但是有时候也会试探着想跟我说话。说她又觉得哪个地方不太舒服了,说她又做了一个可怕的梦了,说她年轻时有多么健康,一个人能干多少活了。这时我总是很不耐烦。⑶有一次,母亲突然探过身来凑近电脑说:“你一直在电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