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冰雪2019年“一师一优课”暨“新教师教学风采展示课”教学设计课题18.1全等三角形学科数学授课教师刚鹏飞授课班级7年2班授课时间2019.04.11第二节学情分析请从“学业基础、认知水平、学习需求”三方面中的至少一方面,对本节课的学情进行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对三角形有了初步、直观的认识,所以学生很容易接受全等三角形的和发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应用符号语言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能力目标能熟练地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解决相关简单的问题.情意目标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学会抽象几何图形蕴含的数学特征,感知生活中熟悉图形中的数学知识,在探究和运用全等三角形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活动的乐趣.教学重点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教学难点掌握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寻找规律,迅速正确指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教具三角形教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流程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导入环节问题1:观察这些图片,你能看出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几何图形吗?1.吸引学生注意2.激发学习兴趣3.明确教学目的4.启迪学生思维5.确定全课基调新课环节探究一: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其有关概念让同学用语言归纳出问题1中两个图形有何关系?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全等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问题2:下列各图中两个三角形全等吗?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对应元素:当△ABC和△DEF全等时重合的顶点称为对应顶点;重合的边称为对应边;重合的角称为对应角.让学生在黑板上动手操作,调动学生积极性,引起学生师引导学生得出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的概念,并能够在图中找出来.全等三角形的表示法:ABC△与△DEF是全等的,记作:“△ABCDEF”△读作:“△ABC全等于△DEF”探究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问题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有何大小关系?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注意:等边对等角、等角对等边用几何语言表述性质:∵△ABC≌△DEF,∴AB=DE,BC=EF,AC=DF(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A=∠D,∠B=∠E,∠C=∠F(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全等三角形性质的应用例题探究已知:如图,△ABCDEF.≌△(1)若DF=10cm,则AC的长为;(2)若∠A=100°,则∠D的度数为;介绍全等符号及表示形式.强调书写规范及要求“≌”的书写,对应顶点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学生上黑板写,锻炼学生几何语言表述和书写能力.在例题中感知全等三角形性质是如何应用的巩固练习1.如图,△OCAOBD≌△,点C和点B,点A与点D是对应点,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COA=BOD∠;(B)∠A=D∠;(C)CA=BD;(D)OB=OA.2.如图,△ABCCDA≌△,AB与CD,BC与DA是对应边,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BAC=DCA∠;(B)AB=DC;(C)∠BCA=DCA∠;(D)BC=DA.3.如图,△ABCADE≌△,则AB=_______,∠E=_______.4.如图,△ABCDEF.≌△若∠A=100°,∠B=30°,则∠F的度数为.1.检查教学效果2.组织后续教学3.及时反馈课堂学习的效果4.引导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好习惯课堂小结一、定义全等形全等三角形二、对应元素表示方法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四、性质的应用1.及时反馈课堂教学和学习的效果2.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3.培养和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布置作业课本80页1题、2题1.巩固和深化知识2.获得教学的反馈信息3.发现学生学习的难点和弱点板书设计18.1全等三角形一、定义全等形全等三角形二、对应元素表示方法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四、性质的应用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状态,教学效果都比较好,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和掌握程度较好,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但对于稍复杂些的三角形找出对应角易出错;应多做练习题;找出对应角的题型应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出来;我的教学语言不够精炼,不够严谨,不够生动,以后在教学过程中应多下功夫,磨炼自己的课堂语言,使教学语言更加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