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于全鑫教材分析:《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因此,三角形的认识是学习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为学习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打下基础。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平面图形的表象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有了提高,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可以比较抽象地认识图形,并进行探索。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小学学习阶段的关键期,该班学生学习态度端正,但方法欠缺,不喜欢思考。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学内容:三角形的特性(1)(教材第59至60页)教学目标:1、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并发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及三角形的字母表示法,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底和高。2、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和方法。3、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锻炼动手能力,增1强创新意识。教学重点:建立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教学难点:画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两个不同的三角形(用硬纸板剪),三角板,小棒(能摆成三角形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1、出示主题图:⑴同学们喜欢看美丽的图画吗?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几幅优美的画面(出示课件),找一找这几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点?⑵师:生活中,哪些物品是三角形的?⑶引入课题:看来,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角形的世界,去更加深入地学习三角形的特性。(板书:三角形的特性)二、自主探索,建构新知1、操作感知,理解概念。(1)画一画:请你在纸上画一个三角形(没有直角,也没有钝角),并和同桌边指边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让学生说出各部分的名称,教师板书。(2)摆一摆:每根小棒相当于一条线段,请同学们动手用三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找一位学生上投影前摆一摆,并说一说是怎么摆的?2(3)看一看:老师这里也画了一些图形,它们是不是三角形呢?(课件出示,学生判断并说出理由。)(4)问:那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怎样概括三角形的定义才更准确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看看课本是怎样概括三角形的定义的?你认为三角形的定义中哪些词最重要?组织学生理解重点词语“三条线段”“围成”“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并板书。教师用准备好的三根小棒的教具在实物投影上摆放帮助理解关键词:“三条线段”,“围成”,“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学生发现:只有具备了这三个条件才能准确无误地围成三角形。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齐读一下三角形的概念。2、认识三角形的高。(1)情境引入。故事引入,几个三角形争论谁的个高。课件出示: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帮这几个三角形比较高低,并准备好相应的两个三角形学具试着让学生到讲台前面分别指一指它们的高,并比一比(将三角形的一边放平)。(2)看书自学。师:什么是三角形的高?怎样正确的画出三角形的高呢?请打开书60页,看看书上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画的,和你的想法一样吗?(指名朗读)(3)教师板演。为了表达方便,我们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用字母A.B.C表示,3这个三角形可以称作三角形ABC。想想怎样以AC边为底画出这个三角形的高?(学生说高的画法,教师板演,并强调用三角板画高的方法。)(4)学生画高。请同学们在刚才画的三角形中画出一条高,并标出它所对应的底。然后和同桌说一说刚才画的高是以哪条边为底画的?质疑:刚才我们画了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想一想一个三角形只有一组底和高吗?为什么?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画出三角形的三条高,展示学生作品。(展示时学生互评互议,总结画高的好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最后,让学生谈谈画高时的感想与收获。(5)课件出示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作底),你能画出这条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