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教皇英诺森三世德皇亨利四世在同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七世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5年1月,年仅26岁的亨利四世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站在满地白雪的卡诺莎城堡的院子里恳请教皇接见,并原谅他。教皇让高贵的德皇在室外整整等了三天才出来恩赐给这位忏悔者一个赦罪的吻。“卡诺莎之辱”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教皇的权威天主教会占据了各国土地的1/3,同时还向民众征收什一税。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的财富达30万古尔登,是德皇年收入的好几倍,因此当时的德国有“教皇的奶牛”之称。欧洲最大封建领主教皇的权威中世纪的火刑柱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会控制和禁锢着人的思想和行动,任何不符合宗教教义的行为都被认为是叛逆和异端,随时会被宗教裁判所送上火刑架。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教皇的权威《兜售赎罪券》教皇公布﹕杀人犯—7个盾(德意志货币)﹐抢劫犯—9个盾﹐谋杀亲属犯—4个盾﹐这样﹐他们的灵魂就可以得救。总之﹐无论任何人犯下任何罪﹐只要拿出规定的金币来购买赎罪券﹐就会得到上帝的赦免。主教的宫邸艳丽奢华,追随者们在一同“探讨”球艺的问题。教皇和红衣主教团把教会变成了一个奢靡的俱乐部,优雅的谈论着艺术、音乐和戏剧,却少有提及信仰的问题。主教的俱乐部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教皇英诺森三世与世俗君主矛盾天主教会占据了各国土地的1/3,同时还向民众征收什一税和兜售“赎罪券”以搜括钱财。与农民矛盾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与新兴资产阶级矛盾15、16世纪之交的德国在工业方面,采矿、冶金和纺织等行业皆很发达,个别部门已居于西欧领先地位,尤其是白银开采业,产量为欧洲之最,是全欧其他地方白银总产量的3.5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二、过程人物主张意义马丁·路德因信称义P53加尔文信仰得救、先定论P53对马丁·路德宗教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对马丁·路德宗教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欧洲宗教改革大事记:1517年:马丁·路德发布《九十五条论纲》。随后,《论纲》在两周内传遍全德,四周内传遍天主教世界。1520年:路德全面论述了“因信称义”的理论。1521年:路德把拉丁文的《圣经》译成德文,为德文立下了规范。路德被开除教籍,但得到德国人民和部分封建领主的保护。1555年:路德宗的合法地位被承认,德国确定“教随国定”原则1559年:加尔文整理“先定论”,使之成为自己神学理论的核心。1536年:加尔文出版《基督教原理》,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放思想建立新教,教会分裂民族文化发展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宗教改革前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发生了什么变化?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加尔文说:“一个人之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绝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对经济有何影响?宗教改革时,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没收教会财产出售给贵族和租地农场主,得到土地的人往往以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土地。这部分教会土地的资本主义化加速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他呼吁世俗权力,要求国家驾驭宗教;他谴责教士不同于俗人是欺人之谈;他力劝人们在圣经中找寻真谛。”他的主张()A.完全否定了提倡人性反对神性的主张B.逐渐破除教会神权对世俗领域的禁锢C.极大阻碍时人获得灵魂救赎的自主权D.深刻彰显反专制和求民主的时代精神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