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方案教师行为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习旧引新.分星活动师:请用手势告诉我星星的数量。师:把4(2)颗星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颗?教师依次出示4、2颗星,学生齐用手势表示。把1颗星)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1/2)引出:在实际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时,可以用分数表示。(板书:分数的产生)学生能正确用表示星星的数量。让学生体会在实际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时,可用分数表示的过程。二、自读感知,整体感知1.小组动手做分数⑴过渡:看来同学们对分数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那就请用老师给你们提供了一套学习材料,有一捆小棒、8个方块、一张作业纸等,同学们利用提供的学习材料折一折、分一分、画一画。试一试:表示出它们的1/22.集体交流、共享成果。3.师:说说你是怎样得到这个分数的。4.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前想大家展示自己的操作方法及成果。5.如:学生用1个正方形、6颗棋子、8只熊1、分一分2、交流3、折一折4、创造分数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单位“1”内涵与延伸,分数单位的意义。猫等表示1/2这个分数时,引导学生观察平均分的对象的不同。6.师:这些物体中,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平均分成2份,表示这样的1份)7.抽象单位“1”。8.师:像这样的一个正方形,实际是一个物体,熊猫和棋子等等是一些物体,我们可以把一个物体和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同步板书:一个物体一些物体)9.师:这样的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10.(板书:单位“1”)11.师:你能举出把许多物体看成单位“1”的例子吗?12.生:一个班,一组,一双手……13.师:生活中有很多把一些物体看成单位“1”的例子,你能说出他们的单位“1”吗?14.4操作感知、创造分数。15.利用手中的圆片,制造一个你喜欢的分数。16.(生汇报)你是怎样得到这个分数的。17.师:看来同学们对单位“1”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咱们来活动一下,你也可以把这个圆片看成一个单位“1”创造一个你喜欢的分数。18.反馈,让学生上前展示各自不同的表示方法。19.引领学生用单位1表述完整。20.师:为什么都是圆,得到的分数不同,你发现了什么?21.(2)强化“若干份”。22.因为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分数就不同。引出若干份。23.6.理解分数单位。24.师:请表述一下作业纸上1/4的含义。25.师:剩下的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3/4)3/4里面有几个这样的1/4?26.取了多少个这样的1/4?也就是取了一个?(单位“1”)27.师:这里的1/4就是分数单位。(板书:分数单位)28.得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29.师:请任意说出一个分数考考你的同桌,说出这个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30.学生互动,教师巡视,给予困难的学生帮助。三.深化提高。1.粉糖果(做一做)让学生根据提问拿走相应的分数。3.开放题。考考你,你可以用哪些分数表示?(6只熊猫图)拿出一张纸,涂出这张纸的。再涂出的是这张纸的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开展数学活动的机会,在观察、操作的基础上开展探索、讨论与交流,理解计算算理,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分析和推理等能力,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演示,使学生再次体会分数乘法的意义。四、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分别回忆分数的意义,单位“1”的范围,分数单位。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