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县小学数学“真学课堂”教学预案年级三单元第三单元课题周长是多少主备人丁琴琴修改执行人郭葛晨晨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拼一拼、比一比、画一画、量一量等数学实践活动,加深对周长含义的理解,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初步体会估计图形周长的方法。2.使学生通过数学实践活动,体会图形变化与周长间的联系,用自己的方法猜测、估计图形的周长,初步形成创新的意识,发展数学思考。3.使学生在周长与图形变化的联系中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积极情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周长的计算、推算。教学难点周长估计方法教学准备学生剪下教材第105页下面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激趣引新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学具和同学们一起来玩一玩,在活动中进一步研究平面图形的周长,找找它们的周长是多少,比比你在活动中有哪些新的认识和收获。有没有信心?明确学习内容,提起学习兴致。利用组拼活动让学生更关注,调动激情二、大胆尝试1.活动一:拼一拼。(1)引导:请同学们从准备的小正方形中,拿出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你能用这些小正方形拼成怎样的图形呢?(2)收集展示几个不同的图形,算一算他们的周长各是多少?(3)比较:都是6个边长l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图形,比一比,周长都相同吗?想一想,用8个或者更多个这样的小正方形也可以拼成不同图形,周长可能会都相等吗?小结:我们通过拼图算周长,进一步认识了周长指的什么,而且了解了用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可以拼出好多不同的图形。由于拼法的不同,拼出的图形周长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关键看拼接了多少条边。学生自己拼一拼,和同桌交流拼成的是什么形状。算一算几个拼成的图形的周长。比较周长,交流自己的体会。二、大胆尝试2.活动二:比一比。(1)出示教材第46页“比一比”方格纸上的图形,说明每个小方格边长l厘米。引导:这里左边两个不同的图形,你感觉它们的周长相等吗?(2)看第三个图形,能猜猜它的周长吗?说说你的理由。看图,学生白由发表个人意见,多种方法验证自己的想法。三、多维梳理1.活动三:画一画。这是一张方格纸,(出示方格纸)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1厘米。请大家在第47页的方格纸上,画出周长20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引导梳理并有序呈现所有情况。提问:如果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是12厘米,你能说出所有可能的情况吗?指出:知道了长方形的周长,那周长的一半就是长和宽的和,这样就能有序地找出长、宽各是多少,得到不同的长方形;当长和宽相等时就是正方形,也可以直接用周长除以4得出正方形的边长。2.活动四:量一量。这两个不规则的图形的周长大约试着画一画,画好后先和同桌交流画的是怎样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怎样想的;再看看画法是不是相同,想想还可以怎样画?学生思考、交流方法。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是多少呢?你有办法知道吗?现在请你先估计一下,把估计的结果分别填在两个图形下面。交流:你估计的结果各是多少?能说说你的估计方法吗?说明:估计时,可以根据图形的实际情况,灵活采用符合实际的方法。交流:你是怎样量的?(结合圆周长的测量说明“化曲为直”的方法)估一估,交流估计的方法。测量、记录。四、灵活运用请大家回顾一下,今天围绕图形周长这个主题,开展了哪些活动?通过上面这四项活动,你对周长又有了哪些认识?交流活动内容及活动中的得与失。教后反思这节课主要通过活动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发现,从而了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以及其他一些图形的周长的一些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