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孙中山是一个怎样的人,懂得“不懂就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主动培养不懂就问的习惯。2、认识17个生字,学会写8个字;积累“主动、糊里糊涂、摇头晃脑、鸦雀无声”等词语。3、学习短语“一……不……”,并理解意思。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问中享受不懂就问的好处和快乐。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启动1、老师讲孙文故事《中国人不可辱》。2、(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3、简单介绍孙中山先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的课文。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1、谁愿意读这篇课文?(请7个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读的怎么样?一会儿来评一评。2、读完之后评议。先说一说谁读的好,什么地方读的好?再提出自己的意见。3、你对这篇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比较喜欢或者有感想就读这几个自然段?学生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读课文。4、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三、小组研读1、课文中跟“好习惯”有关的句子画出来。(出示)学问,学问,不懂就问。孙中山一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动地问,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1)你能这两句话加上标点吗?(出示)学问不懂就问孙中山一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动地问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反复朗读这段话,体会句号和逗号的不同。我们认识了逗号与句号,从现在开始再写话时要正确地运用逗号与句号。(2)用“一……就……”练习说话。2、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孙中山是怎么做的?用直线在书上画出来。(出示)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您能讲讲吗?”3、回答: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怎么做的?4、讨论:你从课文中还能发现孙中山在学习上有什么好习惯?你认为我们应该具备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四、拓展延伸1、出示格言。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昨晚多几分钟的准备,今天少几小时的麻烦。2、课后读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