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清县第六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姓名班级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据记载:西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里“封建”的含义是()A、封建制度B、分封诸侯国C、王位世袭制D、封建生产关系产生2、观察右图,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A、①B、②C、③D、④3、秦朝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4、秦朝中央官职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D、皇帝任命5、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曾对大臣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A、将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B、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C、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D、地方赋税全部由中央掌控6、宋太祖在各州所设立的通判的主要职责是()A、征收地方赋税B、处理地方案件C、征发国家徭役D、负责监督地方长官7、丞相制度被永远废弃始于()A、明太祖B、明成祖C、清康熙帝D、清雍正帝8、我国当前实行的省制开端于()A、秦朝的郡县制B、西汉的州郡县制C、唐朝的军镇制D、元朝的行省制9、汉武帝为削弱相权采取的最为重要的措施是()A、频繁任免宰相以防大权旁落B、让身边侍从、秘书参与军国大事C、废除秦朝的中央官制D、开始探索三省体制10、梭伦说“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两方”是指:()A、地主、平民B、贵族、平民C、平民、奴隶D、奴隶主、奴隶11、在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一个雅典公民不会碰到的事情是()A、他可能被选举为执政官B、他可能被流放国外十年C、他可以和妻子一道去参加公民大会D、他可以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12、《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因为它()A、明确规定限制贵族特权B、是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C、使案件的审理有法可依D、是由平民代表制定的法律13、罗马法制定和实施的主要目的是()A、对外扩张的需要B、镇压平民和奴隶的反抗C、保护奴隶主的利益D、维系和稳固帝国的统治用心爱心专心114、古代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产生了灿若群星的文化巨匠,最主要的原因是()A、希腊城邦的民主制度B、人们享有较高程度的自由C、希腊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D、希腊人享有广阔的思想空间15、下列是《史记》中西周时期重要诸侯国受封情况的记载,其中属于同一类受封对象的是①“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太王之子,丽王季历之兄也。”②“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③“召公爽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④“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封之于陈”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16、2011年3月底,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开馆,“司母戊鼎”的标牌被改为“后母戊鼎”。“司母戊鼎”的命名是郭沫若先生所为,他认为“司母戊”即为“祭祀母亲戊”。祭祀祖先的传统起源于A.分封制B.宗法制度C.集权制度D.礼乐制度17、史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应是指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18、《好了歌》:“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宰相权大睡不好,选才选官更难搞;"要是官吏选不特,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为解决诗歌中的“苦恼"统治着曾采取的措施有()①三省六部制②皇位继承制③科举制④刺史制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9、《明史纪事本末》卷14记载:“(明太祖)谕中书省臣曰:‘朕设科举,求天下贤才以资任用。今所司多取文词之士用之,不能措诸行事者甚重。朕以实心求贤,而天下以虚文应之,甚非所以称朕意也。其暂罢天下科举。”’这说明①明初仍曾存在过宰相制度②朱元璋设科举的目的是实心求贤③当时的科举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