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将识字教学混同于汉字学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在家里》中,有一个生字“果”,出现在“我给他们送上水果”的句子里。你会怎样教这个字?无论“果”的字音、字形、字义,都各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其中不少方法行之有效。但近年,有人倡导称之为“科学识字”的新教法,基本做法就是将汉字学上关于“果”的大量知识引进课堂。如此一来,模糊了小学识字教学与大学汉字学教学的界限,让不少老师产生极大困惑,有必要在此加以澄清。一、观点再现发表于《小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12期的《象形字选析与图画辅助法》一文这样讲析“果”字:“果”:溯源到甲骨文,用三个果子表示树上结满果实,与楷书形差别大,不能作为学习楷体字的依据。小篆果,减省为一个果子,接近楷书形,上部“田”形是果子的象形,表意上仍有些抽象。用图画辅助,依字形绘图为。学生看图就理解了“果”字理据。由此继续教“果”的几个义项,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掌握了。“果”的本义是树木上结的果实,如“苹果”。引申泛指植物的果实,如“水果”“干果”。果实是开花结实的终局,故又引申指事情的结局与成效,与“因”相对,如“因果”“成果”“自食其果”。有些教师把“果”字解析成上田下木的会意字,是不对的,因为这样无法说明本义和引申义。建议教学“果”时将甲骨文、篆字、图画逐次展示给学生,不仅便于儿童深刻理解该字的形义关系,还可增长汉字知识。文章认为:“古文字线条简单,有些字所勾勒的物象或特征并不明显,运用溯源分析法,学生仍难理解。此时就要根据象形字‘象物之形’的特点,依照古文字的线条,绘出‘物之形’,即图画,帮助学生理解字形义。这是科学教学汉字的又一新法,暂且称其为‘图画辅助法’。”《小学语文教学》开辟“小学语文教学生字解析系列谈”栏目,发表了多篇讲析汉字知识的文章,除了《象形字选析与图画辅助法》外,还有《《识字5》五个字与偏旁解析》《《识字2》生字解析与溯源分析》《《一去二三里》《口耳目》的生字知识》《《火车的故事》生字解析》等。在这些文章的讲析中,“果”字的知识相对通俗和浅显,而其他汉字的知识无论在深度、难度和系统程度上大都远远超过“果”。对有关“果”的种种知识,文章明确建议传授给小学生的,甚至对如何传授也给出了具体和可操作的意见。那么,其他字的讲析意图又是什么呢?是为了补充、拓展小学语文老师的汉字学知识,还是让老师们也把它传授给小学生?因为上述文章属于汉字知识的资料,而不是教学设计或教学实录,我们还不敢贸然断定。不过,“科学识字”本来称为“汉字学识字教学法”,对此倡导者有过清楚的解释和说明:“‘汉字学识字教学法‘就是运用汉字科学的知识给小学生讲授汉字构形的知识。”它的做法有两种:一是遵循汉字理据。“就是要给小学生尽量讲清楚所学汉字的构形原理,使小学生学得明白,知其所以然”。二是运用溯源分析。“楷书字形已经笔画化、符号化了,有些字的理据仅凭楷书字形给小学生讲不易理解。这就需要运用汉字学的溯源分析法,即展示最能说明所教字形的古文字形,通过追溯字源让学生理解字形字义。”(《“汉字学识字教学”的主要方法与体会》)由此可见,“科学识字”倡导者对其他汉字的讲析绝不仅是为了拓展老师们的汉字学知识,也是希望老师们传授给小学生的。二、几点思考像讲析“果”一般地讲析汉字,是小学识字教学吗?不是,这是汉字学教学!更具体地说,是汉字字源学、汉字构形学教学或者汉字形义学教学。小学识字教学与它们区别何在?以汉字字源学为例,刊物上有《我校中文专业今年开设“字源学”选修课》(载《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一文,对字源学及其教学有过介绍:“‘字源学基础’一课分‘引论’与‘本论’两部分。在‘引论’部分,将讲授汉字产生、发展、变化的概况。古文字学的基本内容,语源与字源,汉字结构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六书”等内容。在‘本论’部分以古文字材料为主,找出若干最早的‘字源’,对每一个字源作出合乎历史实际的解释。”可见,以上对“果”的讲析正属于字源学“本论”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但是,小学语文课程中的识字教学不应混同于汉字资源学等课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