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鸡教材分析:本文内容是一首古诗《画鸡》,作者唐寅。全诗描绘了一只红冠白羽、漂亮威严的雄鸡。古诗不用讲解,学生反复朗读,看看插图大致领会就行了。重点是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在反复朗读、背诵中增加语言积累。朗读仍要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出诗句的节奏感。教学建议全诗四行两句,刻画了一只大公鸡的形象,栩栩如生。教学中要把重点放在读书上,力求达到在读中感知大公鸡雄赳赳的形象和高亢的啼叫,感悟古诗的韵律美。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会“平、户、开”三个生字,2.认识“画、鸡、雪、生、千”五个字3.朗读、背诵课文(二)能力训练点观察说话能力(三)德育渗透点学习公鸡的勤劳,不懒惰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词教学难点:理解句子意思,练习说话解决办法:通过猜谜语,说公鸡等方法来解决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猜一猜课件出示一则谜语“头戴大红帽,身披五彩衣,清晨叫一曲,红日东方起。”绿色的草地上,四行谜面逐行跳出,美丽的画面配上老师的朗读,学生异口同声猜出是“公鸡”,启发学生“你是怎么猜出来的?”,有了学生自己的想象和看到、听到的感性认识,学生对公鸡的特点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很有兴趣来学习这首关于公鸡的古诗。在此基础上,教学进入下一阶段。二.说一说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大公鸡。漂亮威严的公鸡也引起了明朝诗人唐寅的注意,唐寅原名唐伯虎,他写字,画画,作诗样样行,被称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他写了一首古诗,今天我们就学习的《画鸡》2、小手拿出来,和老师写“画”,怎么记住呢?讲解:画上面的一横,就像画的上面边框,中间田字就是画,下面竖折竖,就是画的下面边框。鸡,左边是又,右边是鸟,用什么方法记呢?3、唐寅在《画鸡》里写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看古诗。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47页。三、读一读1.请同学们听录音,你们小手指字,耳朵认真听,注意听准每个字的读音。2.你们想不想读得像录音那样好听?录音读的古诗特别有节奏,看,老师标出了节奏,边指课文,边跟教师一行一行地读,注意读准字音。3.初读全诗,读准字音(1)下面,大家借助拼音读古诗,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特别是前后鼻音,待会儿老师要考考大家。(2)读好了没有,老师不知道,我让同桌帮我检查。同桌两人读课文,听清老师的要求。同桌和读一本书,如果读的好,你就夸夸他,如果读的不好,你就帮帮他。(3)咱们评价同桌读的怎么样?4.指名朗读谁愿意读一读,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听听他是不是把字音读准了,把节奏读出来了。谁读的好?咱们来学学他,集体读。5.丁丁冬冬告诉我们,可以看拼音读字音。我们学了很多声母,请同学们向老师这样圈出来,边圈边读读音节中的声母。古诗当中还出现了三拼,跟老师读。四,指导朗读,学习字词1、出示古诗前两句:指名读。头上的红冠像什么?出示雪白词条读。用雪白说一句话。像雪白这样表示颜色的词语你还知道那些?集体读诗句。2、出示后两句。教师读,出示平生,千门万户,开门词条,集体读两遍。千门万户是数字成语,你能像这样说出几个千—万—的成语吗?画面上出示课文插图和带音节的《画鸡》这首诗,“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诗歌,先要求学生读通每行诗句,再读通整首诗歌,配合观察画面,初步感知诗歌,在此基础上老师范读、领读,重点指导诗文中的三拼音节“guān、jiāng、jiào、qián”和前鼻音“shēn”、后鼻音“shēng”,指导诗句的连读和停顿。儿童的记忆力很强,通过几遍朗读,对诗歌已能正确、流利的朗读,对诗歌中的字音和字形也有初步的记忆。在此基础上出示课文要求学会的字和会认的字卡片,学生已能正确认读。为第二课时生字教学打好基础。三、想一想诗歌朗读熟练以后,就要适时地激发学生新的学习兴趣。多媒体画面展示出“想一想”,“诗歌写的是公鸡还是母鸡,你是怎么知道的?”,“公鸡”和“母鸡”分别用图片代替。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诗句说出公鸡的特点,即“头上红冠不用裁”和“一叫千门万户开”,通过学生的回答不但巩固了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