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欧姆定律优秀教案教学设计李志华设计理念:1、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2、注重科学探究和合作学习;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和科学思维方法,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与团队合作精神等。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进行,分别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环节,完整地体验对一个问题进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2.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中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变量控制法.通过实验探究,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的方法4.尝试用图象法来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3.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学难点:用图像法分析实验数据和对实验结果的评估学情与教材分析: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的基础。对于“变量控制法”探究问题,学生在八年级已知道用,应该不陌生。通过前章的学习,学生已经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滑动变阻器,会连接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可在同一个实验电路中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学生还是第一次,由于先前的科学探究活动多数只涉及部分要素,而本节需完成探究实验的全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较高的要求。如实验电路设计、实验器材的选择、用图像法分析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的评估等都是本节的难点。这需要教师的点拨、引导,也需要同学间的合作。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复习:电流是怎么形成的?电压对电流的形成起了什么作用?什么是电阻?(导体两端的电压使导体中的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既然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那么升高电压,电流会不会随着升高呢?二个干电池、小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各一个,导线若干)实验一:同一个小灯泡分别接在一节和两节干电池上,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实验二:将小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接入两节干电池上,移动滑片,观察电阻增大或减小时,小灯泡的亮度变化情况。从这两个小实验中发现:电流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随电阻的增大而减小二、进行新课一)提出问题教师直接提出:电流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二)猜想与假设同们再大胆地猜想一下,电流与电压、电阻可能有什么样的定量关系?(提示学生:这种数量关系可用数学的函数关糸来表达)将同学们的猜想写出来猜想与假设的对不对,必须用实验来验证这节课将请同学们利用给出的器材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三)制定实验计划与设计实验1.讨论研究实验的方法如与同学交流、比较(将导体接入电路,采用变量控制法分别研究:.讨论如何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1)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发动学生讨论实验需解决的问题,逐步完善设计的电路①本实验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测量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用什么器材测量?(电流表、电压表)②电流表和电压表如何接入电路?(学生回答后,画出电路如图③复习回顾电路的连接方法和注意事项请学生回顾电流表和电压表使用方法后,教师对连接电路再进行点拨指导:在连接同时有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电路时,一般先连接电压表以外的串联电路,最后再将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连接时注意两电表的正负接线柱和量程,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应选择合适,在不能估计被测数值的情况下,可用试触法确定电表的量程。要完成本实验,必须怎么操作?(保持导体电阻不变,改变导体两端电压,观察通过导体的电流有什么变化?)小组讨论改变导体两端电压的方法,并将讨论结果与同学们交流.用电压可调的学生电源改变导体两端电压2)讨论如何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引导学生讨论该实验要解决哪几个问题?解决的方法是什么?根据现有条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