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内容,梳理情节。2、分析杨修、曹操的性格特点。3、杨修之死对你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二、学习重点:1、分析杨修、曹操的性格特点。三、学习难点:杨修之死对你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前置学习】(一)说一说《三国演义》与作者罗贯中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他广泛搜集相关平话、戏剧和传说,参考了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释,对三国故事进行了再创造,创作了历史巨著《三国演义》罗贯中在这部巨著里,借叙述魏蜀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作了抨击,提出了自己鲜明的政治理想——仁政。这个观点形成了全书鲜明的拥刘反曹的倾向。《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汉末至晋统一的一百年间历史,描述了统治集团内部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对当时动乱的社会状况有所反映,塑造了刘备、诸葛亮、曹操、周瑜、关羽、张飞等众多的人物。表现出鲜明的拥刘反曹的正统思想和儒家的仁政思想。同时也谴责了雄豪混战及暴君的苛政,寄托了人民渴求明君仁政、社会安定的愿望。背景介绍:《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二)做一做(1)注音写字庖官(pao)鸡肋(lei)麾军(hui)佯惊(yang)恃才放旷(shi)数犯曹操之忌(shuo)操因疑修zèn害曹丕(谮)延弃弓chāo刀(绰)(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①适庖官进鸡汤()②数犯曹操之忌()③人皆不晓其意()④丕如其意()⑤植然其言()⑥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3)本文节选自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元末明初_____________。(4)叙述顺序有:①顺序、②倒叙、③插叙、④补叙,本文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主学习课内探究】一、读一读、说一说感受①自由朗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朗读要求:语速要适中,句子停顿要准确,尤其注意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场合,要读出感情来)②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请用概括性的语言说出来。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朗读后作答。事件心理私解“鸡肋”怒杀杨修破译“活”意虽称美,心甚忌之分食酥饼虽喜笑,心甚恶之揭梦中杀人愈恶之密告曹丕愈恶之教植斩吏大怒为植作答教有杀修之心二、辩一辩,领悟1.关于杨修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种观点?下面请男女双方以“杨修之死是否完全归因于曹操”展开辩论。男生为正方,观点为:杨修之死归因于曹操。女生为反方,观点为:杨修之死归因于自身。辩论要求:要有理有椐(你的观点要有事实依据)。杨修死因:①②③2.在辩论基础上总结人物性格特征:杨修曹操三、议一议杨修之死对你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拓展延伸】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于碑背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彘臼”八字。魏武谓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10.这是《世说新语》中关于杨修的一则故事,文中表现了杨修的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文中的“魏武”指谁?表现了他什么品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根据你的认识,谈谈应如何对待人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受辛”是“辞”的古体字,“齑臼”就是用来盛装和研磨调味料的器具而古代的那些调料主要是辛辣的东西,像捣碎的姜、蒜、韭菜等。“齑臼”就是用来接“受”“辛”料的。所以,是“辞”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