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是文艺性的社会论文。它兼有政论、文艺两种因素,但以议论为主。杂文不像一般议论文那样抽象地说理,或者简单地举例说明,而是运用形象化的方法,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剖析,以比喻、征引、联想、引申、夹叙夹议等手法来阐发深刻的道理。杂文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篇幅短小,形式灵活。杂感、随笔、短评、札记、书信、日记、编后、序跋、演讲等,都可以成为一篇好的杂文。杂文有以下四个特点:一、篇幅短小,取材广泛杂文通常在三、五百字到一千字左右,几千字的很少。它笔墨不多,言简意赅。杂文篇幅虽然短小,取材却广泛多样。点滴的感受,片断的思想,鳞爪的观察,大至宇宙,小到微尘,天南海北,古今中外,新闻时事,奇谈趣闻,皆可入文。作者评人、议事、说理、录言、记闻均可。二、敏锐迅速,泼辣犀利杂文对生活的反映敏锐迅速,泼辣犀利,战斗性强。正如鲁迅所说,杂文“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且介亭杂文•序言》),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自下而上的血路来的东西。”(《小品文的危机》)在当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报刊上发表了大量针对社会现实和公众思想而写作的杂文,更使杂文成为广大读者喜爱的文体。三、冷嘲热讽,幽默风趣杂文常常运用讽刺和幽默的写法。即通过轻松风趣的语言,采用影射、讽喻、双关、夸张、反语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或无情嘲讽中,揭露生活中的假、恶、丑。应注意的是:一,以歌颂为主的正面说理的杂文,不一定要用讽刺。二,不能滥用讽刺,也不能不看对象乱用讽刺。四、说理形象,议论生动杂文评人议事应该形象、生动。它要求通过具体事物的描绘,把“理”寓于形象之中,使读者通过艺术形象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杂文的形象性与小说、戏剧的形象性不同。小说、戏剧的形象性要求通过一系列完整的故事情节、矛盾冲突和多方面的人物描写,来塑造完整的形象,而杂文只是对形象作“一鼻一嘴一毛”的勾画,显出生动的“活态”来即可。如鲁迅在《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中,以“落水狗”比喻失败的敌人,以“叭儿狗”比喻专事谄媚的奴才。所以说,杂文是形象与说理、诗与政治的有机结合。以上这四个特点,使得杂文成为“文艺性的社会论文”。杂文,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解释为“现代散文中的议论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休。”可见“议论为主”又具有“文学意味”,是杂文最主要、最基本的两个要素。其实,有些现代杂文已不注意或不仅局限于“议论为主”的写作方式,一些小品文、随笔、札记等只要富有浓厚的文学性,具备杂文风格与作用的文章,都可以叫做杂文。这样一来,杂文最基本的要素便是它的“文学意味”了。所以许多辞书中把杂文说成是“现代散文的一种”。那么,什么是杂文的风格呢?所谓风格,也就是特点,杂文的特点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点:一、短小精悍,尖刻犀利。杂文篇幅短小,但内容丰富,旗帜鲜明,富有斗争性和论争性。有人称杂文是匕首、投枪、手术刀、清醒剂,就是指这些而言。二、嬉笑怒骂,冷嘲热讽。讽刺是杂文的一种艺术特色,杂文的语言风格风趣,就像漫画离不开想象,杂文离不开风趣和讽刺,否则便没有了“杂文味”。三、议论说理形象化。用形象化的语言进行议论和说理,是杂文区别一般文化议论文和其它体裁作品的一个基本特怔。在杂文里,抽象的道理常蕴含在具体可感的形象之中,它往往借助历史典故、寓言故事、文学形象或轶事趣闻等,通过联想、类比等手法与议论挂钩,不但使复杂深刻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而且理趣和形象的有机结合令文章更加生动感人、耐人寻味。另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能够及时迅速反映社会政治生活,针对人们关注的社会现象和问题也是杂文特点之一,这是从杂文的内容与作用来讲的,这里就不多说。以上这些特点是杂文的最基本、最显著的特点。一篇文章只有具备了这些特点,才能写出“杂文味道”来,才能叫作杂文。因此,尽管杂文的内容是议论性的,但一篇好的杂文却能让读者享受到读名著的那种美感。原创]杂文味是杂文的特点[原创]杂文味是杂文的特点一是鲜味。所谓鲜,即新鲜及时。杂文并非新闻体裁,但它具有新闻现实性、时效性的特征。鲁迅称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