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教学案例焦西小学孙瑞丽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列词语:汲水、枯萎、依赖、一旦、锻炼、优雅、勃勃生机。2、过程与方法: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⑵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二、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涵的道理──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三、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师:中国有句古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读了这句话总在想,为什么把种树和育人放在一起说呢?你能告诉我原因吗?生:我觉得种一棵树离不开人的辛勤灌溉,人的成长离不开人的辛勤培育。生:种树需要花许多心血,育人也要花许多心血。生:树在成长的过程中要经历风雨,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要经历挫折。2、师:你们回答的都有道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台湾作家林清玄写的散文《桃花心木》,(出示课题:桃花心木),相信学了本课你会对这句话有更深的感悟。生齐读课题3、“桃花心木”这种树的名字真美,让我们再美美的读一遍吧。生再读课题(二)、学习课文1、快速浏览课文,划出课文中直接描写桃花心木的句子。生读句子。生: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生: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1)师:你真会读,从你的读中我感受到了桃花心木优美、高大而笔直。(2)而当林清玄看到桃花心木时,它仅仅是“仅及膝盖”的树苗而已,要把它培育成这样高大笔直,优雅自在的大树,得花费多少心血,得经过怎样的精心照料啊!让我们不禁好奇,这是由种树人怎样种出来的呢?同学们细读3-11自然段,说说种树人哪些做法让作者感到奇怪?(3)生:读句子“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作者认为种树人的做法很奇怪是吗?你能读出此时作者的心中充满了疑惑吗?生再读(4)师:请你概括说一下种树人的什么做法让作者感到很奇怪?生:时间不定浇水量不定师:时间不确定,浇水量不确定,都没有规律,谁能再来读读,读出种树人令作者感到奇怪之处。生再读2、师:种树人还有哪些做法让作者感到奇怪?生:读句子“我住在乡下时,天天都会在桃花心木苗旁的小路上散步,种树苗的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我越来越感到奇怪。”师:一天当中来的时间段也不确定,这让作者感到越来越奇怪。种树人还有哪些做法让作者感到更奇怪?生:读句子“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桃花心木苗竟会枯萎,种树人还来补种。这让作者感到更奇怪。师:作者最初是奇怪,接着是越来越奇怪,最后觉得更奇怪,作者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种树人种桃花心木的做法引起了作者的好奇,作者困惑不解,请三位同学再来读读描写作者感到奇怪的内容。生合作读3、学习8、9、10自然段师:是呀,浇水的时间是不确定的,浇水量是不确定,来的时间也是不确定的。桃花心木苗竟会枯萎,种树人还来补种。这让作者感到很奇怪?作者是怎样猜想的呢?生:作者起先认为他太懒生:后来作者认为他太忙师:作者猜得对吗?生:不对,因为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请两位同学合作读,一位学生读作者猜想的内容,一位同学否定作者的猜想。4、师:作者百思不得其解,这该怎么办?生:问种树人师:作者该怎么问,问哪些问题?谁来问问?生: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师:这位同学这样问可以吗?生:应用疑问口气来问,四个问题语气不一样,应该一个问题比一个问题语气强烈些,态度要谦虚委婉。师:谁来再问问?生再问5、师:谁愿意成为种树人来回答我的问题?生:读种树人说的两段话“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