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第一课时梁启超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学术大师。是位爱国主义者、世界名人。梁启超自幼受过良好教育,比较系统地学习了中国古代典籍。勤奋好学加之天资聪颖使他十二岁考中秀才,十七岁考中举人,享有“神童”美誉。议论文的结构⑴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⑵类型①A.总-分-总B.总-分C.分-总②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议论文的三要素1、论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看法2、论据3、论证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阅读课文要求:1.推荐字词。2.划出课文中引用的古代典籍的论述,理解它们的意思、作用及好处。3.在归纳段意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结构。文章结构:一部分(1段)引论(提出问题)提出中心论点: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二部分(2-6段)本论(分析问题)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三部分(7段)结论(解决问题)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总——分——总作业作业(1)积累《论语》《礼记》《老子》《庄子》等古代典籍的论述。第二课时1、什么叫敬业?2、为什么该敬业?3、怎样才能做到“敬业”?探究活动探究活动一.作者在论述“敬业”的重要性时先后论述了哪几个问题?思考:(1)作者怎样阐述什么叫“敬”的?先引用朱熹的话“主一无适便是敬”。然后用现在的话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思考:(2)怎样论述为什么要“敬业”的?先讲道理,论述“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然后设举当大总统的人和拉黄包车的人都要实实在在把自己的事做好这两个例子,阐述“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因此对于各种职业我们不要去拣择。最后总结“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至于做哪种劳作,作者认为“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如何”。(2)如何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作阐述,再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阐述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业”)。接着引用名言及学者著作从反面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并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举例和引用的自然结合使文章的说理立于不败之地。二.作者举了怎样的例子来论述“乐业”的重要,又是如何论述“乐业”的道理的?作者在第5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实例,说明要“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紧接更深入一步,论述"乐业"的道理,分四点说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一:在工作中寻找快乐。二:在奋斗中感受快乐。三:在竞争中体味快乐。四:在投入中享受快乐。“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其中的原因。探究活动探究活动三.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许多有关敬业和乐业的观点,你最信服的是哪一点?你有没有不同意见?说说你持这种意见的理由。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2.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3.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4.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5.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6.打算盘的人,只会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7.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8.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中心意思:这篇讲演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2)论据生动有力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