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体著作。按照一定顺序分()排列,在内容上偏重于()。作者据说是()。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行刑不疚,以免于难。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贷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唯无德也。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应该“忧德之不建”,而不应“患货之不足”。回顾自主学习任务:本文阐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回顾自主学习任务: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叔向结合晋国的栾氏和郤氏两大家族的兴衰史,从正反两个方面用事例阐述了应该“忧德之不建”,而不应该“患货之不足”的观点,认为贪欲无尽、骄泰奢侈将导致大祸临头,而勤于修德、安于贫穷则可保身长久平安。贫穷本不是好事,叔向向韩宣子贺贫的用意是什么?叔向向韩宣子贺贫的意图是说明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贫富,而在于有没有德行。人应该俭以养德,德以持身,不要片面地追求物质享受。议一议:小结:本文记录了叔向和韩宣子之间的一段对话,说明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人应该俭以养德,德以持身,不要片面地追求物质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