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11、05、10)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浙江绍兴会稽山下有座祭祀一位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陵墓和庙宇,内有歌颂这位历史人物的对联:“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淮。”据《史记》记载,传说他“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对上述信息错误的解读是()A.体现农耕文明的特征B.对传统美德的传颂C.对封建统治者歌功颂德D.纪念造福人民的历史人物2.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代立法的一大发明。2009年1月26日我国进入农历己丑年,也即进入牛年,有位先生与新中国是同龄人,他的生肖有可能是()A.鼠或牛B.牛或虎C.虎或马D.上述说法都不对3.“盘庚迁殷”的说法依据的是《史记》的内容,而最近的考古发掘显示:殷墟甲骨的最早年代却是在盘庚之后隔了两王的武丁时期,该地宫殿遗址、墓葬发现的最早年代也是武丁时期。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现在的殷墟有可能不是盘庚迁都之地B.盘庚时代生产力落后,没有文化依存C.盘庚迁都是假的,不存在此事D.殷墟已经表明了当时的文明程度,属于谁统治并不重要4.在中国古代的信仰中,“社”是土神,“稷”是谷神,但“社稷”却被用做国家的代称。这主要是因为()A.鬼神迷信思想盛行B.中国古代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人们要依靠土地和谷物生存D.国家的税收来源主要是土地上出产的谷物5.据史载:微子开(因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故改“启”为“开”),是殷朝帝乙的长子,帝纣的庶兄。纣王即位后,统治黑暗残暴。……周武王伐纣克殷后,微子便手持祭器……,拿着茅草,跪在地上前行向武王谢罪求告。茅草是祭祀时沾酒用的,交出茅草,表示交出祭祀权,真心投降。……周封微子启于宋地,建立宋国,管理商族遗民,奉守商人宗祀……公元前286年,宋亡后其子孙,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宋氏。分析该史料所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有:()①殷商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可能已确立②只有王族才能分封建国,诸侯国对中国百家姓的形成影响巨大③避讳制度反映了后世君主专制加强对思想文化的影响④神权与王权结合是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重要象征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6.下列图片信息对哪种税制的出现产生重大影响:()A、井田制;B、初税亩;C、西周的贡赋制度;D、赏赐制度;7.所谓“走北走南,不如淮河两岸”,春秋战国时期有力地推动了淮河流域农业生产发展的著名水利工程是:()A、郑国渠;B、芍陂;C、西门豹渠;D、都江堰;8.“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其实质都是()A.封建地租剥削B.逐步承认土地私有用心爱心专心1C.建立地主阶级统治D.确立封建社会制度9.墨子说:“尽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反映,在战国时期()A.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B.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C.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D.剥削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10.战国时期商业和城市逐渐兴盛起来,其表现不包括()A.秦都咸阳商业发达程度最高B.许多诸侯国都城发展为商业中心C.各诸侯国都铸造了自己的钱币D.中原市场成为四方商品的集散地11.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12.山东自古被称为齐鲁之邦、孔孟之乡,下列哪些内容与山东有关()①“相地而衰征”②《考工记》问世③初税亩④墨子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3.推动秦国封建化进程中的根本措施是:()A.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买卖B.建立县制,加强中央集权C.重农抑商、奖励耕战D.燔诗书以明礼14.“商君(商鞅)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局面是因为变法()A.适应了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B.受到新兴地主大商人支持拥护C.适应了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D.适应了称霸斗争的需要15.儒道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