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音障碍目录言语产生的机制构音障碍的评定构音障碍的治疗言语产生的机制发声发语就是说话者把语音化的说话意图变成声音传达给对方,这个过程也叫构音,参与的各个末梢器官统称为构音器官。言语产生的机制构音的过程包括一、呼吸运动:产生声音能源的呼气;二、喉头运动:将呼气流变成声音;三、调音运动:将音源进行各种变调,给予语言的音色。三大系统发声系统构音系统发声喉的发声包括从肺产生呼气流的过程和声门(左右声带间隙)将呼气流转变成间断气流并生成声波的过程。呼吸系统吸气相关肌肉:肋间外肌、膈肌等呼气相关肌肉:肋间内肌,腹直肌等呼气是被动过程说话时的呼吸条件:1、呼气时要有一定的压力;2、呼气压要能维持一定时间;3、能适当控制呼气压水平;说话时每次的吸气相在0.5秒左右,呼气相在5秒以上最大吸气后持续发声时间,成人男性平均30秒,女性20秒。发声系统喉位于食管与气管的分界处,由一组软骨及肌群组成。发声系统软骨包括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杓状软骨等。声带声带位于喉结(男人的喉结比女人明显)部位气管内。声带声带分为二片,不发声时分开,气流畅通,不引起声带振动。发声时二片声带相互靠拢,气流便能引起它振动,从而成为一个产生声音的振动源,就好似中国乐器唢呐(又名喇叭)的双簧苇哨、芦笙中的铜制簧片。喉的运动调节呼吸时声门及喉内腔打开,在吞咽或有异物侵入时,声带反射性地强烈收缩,使喉腔闭锁;发声时声带内收,声门闭锁;发声时声带呈正中位,平静呼吸时呈中间位,深吸气时呈外展位。喉的运动调节构音系统说话时,各个构音器官在时间上同步,在位置上精确地运动形成准确的构音。构音器官包括下颌、唇、硬腭、软腭、咽、舌、鼻腔等,其中下颌、唇、舌、软腭等器官的运动功能是影响构音最主要的因素;构音器官1上唇;2上齿;3上齿背;4上齿龈;5硬腭;6软腭;7悬雍垂;8鼻腔;9咽部;10声带;11下唇;12舌尖;13舌前;14口腔;15舌中;16舌后下颌下颌骨呈马蹄型,后方向上弯曲,通过下颌关节与头骨相连。下颌下颌运动通过咀嚼肌和舌骨上肌群来进行。咀嚼肌: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舌骨上肌群: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茎突舌骨肌、二腹肌下颌关节的运动包括开闭和左右前后移动构音运动主要与口开闭运动有关,保持闭口(上举)也是很重要的运动。舌由舌内肌和舌外肌组成;舌外肌由舌的外部进入舌,使舌前后、上下移动,改变舌的方向;舌内肌在舌的内部改变舌的形状;构音有关的运动是舌体上下、前后移动,舌尖的上举和下降。软腭位于上腭的后三分之一;向后上方移动隔断从中咽到上咽的通路,可以使鼻咽腔闭锁;唇唇是关闭口腔的入口,防止食物和唾液流出;与构音有关的运动是双唇的开闭和突唇等。汉语语音的分类元音和辅音的差异1.元音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鼻腔不受任何阻碍;辅音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鼻腔一般要受到某个部位的阻碍。2.元音发音时,声带一定振动,声音总是比较响亮,并且能延长;辅音发音时,声带不一定振动,声带振动时声音较响亮,不振动时声音不响亮。3.元音发音时,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辅音发音时,发音器官成阻的部位特别紧张。4.元音发音时,气流较弱;辅音发音时,气流较强。元音元音是气流振动声带,出来时在口腔或鼻腔中不受阻碍而形成的一类音素,元音又叫母音。不同的元音是由口腔的不同形状造成的。口腔的形状又决定于舌位(元音发音时,舌头的某一部分会收紧而隆起,舌头收紧而隆起的最高点称为"舌位")的高低、前后及唇形的圆展三个条件,一切元音都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去分析。元音舌位图辅音辅音是气流出来时在口腔或鼻腔中受到阻碍而形成的一类音素,辅音又叫子音。不同的辅音是由发音部位或方法的不同造成的。辅音发音部位是指气流在发音器官受到阻碍的部位。根据发音部位可以分为:1、双唇音是由上唇和下唇构成气流阻碍而发出的声音:b、p、m2、唇齿音是由上齿和下唇构成气流阻碍而发出的声音:f3、舌尖中音是由舌尖与上齿龈构成气流阻碍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