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和《山市》人教实验版【同步教育信息】一.本周教学内容:《月亮上的足迹》和《山市》1.学习目标2.学习重点3.内容回顾4.学法点击5.开心练笔6.美文送放月亮上的足迹一.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3.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索和学习的能力。二.学习重点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三.内容回顾这是一篇记实报道,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通过阅读,我们也许能体会到登月过程的惊心动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以及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美。文章概括来看,共记叙了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过程。清晰、流畅,而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我们无穷的回味,我们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四.学法点击1.注意首括语段的性质,是记叙或说明的,一般首括句是概述和总写,下文便是详述和分写;如是议论,一般首括句是先提出问题,下文便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2.注意首括句和下面文句之间的逻辑联系,主要看衔接句和关联词语,以便弄清楚语段和表达方式,从而更准确的确定语段性质。(1)恰当描述:如“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行驶,它飞过了……又飞过了……从飞船上可以看到美丽的月球遥遥在望,它发着美丽的银光,静静的悬在飞船上方。”(2)用数字说话(3)叙述中有议论。五.开心练笔阅读“21日上午11点39分——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这一语段。1.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采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树立登月纪念碑等。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选段的内容。宇宙飞船登月成功和归来的过程。3.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或时间顺序。4.人类第一次登月探险来回经过多少公里?用了多少时间?来回经过76万公里,历时195个小时。5.“阿波罗11号”飞船准确的溅落在预定的海域中,其中“溅落”一词怎样理解?言之成理即可。6.展开想象人类将怎样开发月球?六.美文送放小夜曲为夜晚点缀的星星正眨着那可爱、调皮的眼睛,好像要探索宇宙的奥秘!月亮又像是一位慈祥、温和的老奶奶,戴着花镜,给星星孩子讲着一个遥远而又美丽的童话……夜,总给人以心灵化的遐思!夜空湛蓝而深邃。月亮圆圆的,发放出皎洁而柔和的光。它高悬于茫茫的银河之中,一览无余,给人以冰清玉洁的喜悦。星星正眨着那可爱、调皮的眼睛,……《山市》一.学习目标:1.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2.体会山市形成的神奇壮丽的幻景;3.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培养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二.学习重点: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体会山市形成的神奇壮丽的幻景,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三.内容回顾:山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写得一篇文言文,描绘的是山中蜃景,与我们所说的“海市蜃楼”相似,文中描绘了山市从开始出现到最后消失的变化过程,给人以神奇壮美的幻景。初生阶段:孤塔高耸,宫殿出现。发展阶段:城郭出现。高潮阶段:危楼出现。文章结尾“鬼市”补笔。山市是一种科学现象,学习这篇文章,同学们可以对这种现象进行适当的探究。四.学法点击:通览全文,了解全貌。识记生字词,断清句层次,朗读按标点,难句标出来。逐词逐句,通懂其意。分析理解词语,省略补出翻译,精读分析理解,画批圈点小结。五.开心练笔:1.“数年恒不一见”的意思是什么?经常是多年看不到一次。2.“山市”开始是怎样的?(用原文回答)。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3.除了“无何”是表示时间的词语外,文章还有哪些词表示时间?未几,忽,既而,逾时,倏忽。4.“黯然缥缈”的意思是什么?昏暗的看不分明,隐隐约约,若有若无。5.山市是怎样结束的?(用原文回答)。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6.那时的人们为何把“山市”称为“鬼市”?见山上人烟市肆,与市无别,称为“鬼市”。六.美文送放:读书真好读书,真好。我喜欢读书,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