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理想”的实验—斯大林模式22018年5月7日,普京第四届总统就职仪式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举行。2000年:给我20年,我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2018年:到2024年,俄罗斯要进入全球五大经济体俄罗斯是一个崇尚英雄,需要英雄,同时也是英雄辈出的民族。——《大国崛起》—回归“理想”的实验—斯大林模式2知识回顾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的构想:“理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含义:指苏联在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也称为苏联模式。它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的,后来不断巩固与发展,是一个统一的完整体系。表现:经济方面-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政治方面-高度集权制、干部任命制和终身制思想文化-思想文化单一,个人崇拜历史概念斯大林模式一.回归之由—斯大林模式的背景二.回归之路—斯大林模式的途径三.回归之思—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四.回归之悟—斯大林模式的启示2回归“理想”的实验—斯大林模式新课框架2一.回归之由—斯大林模式的背景2一.回归之由—斯大林模式的背景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及其后形成的德日两大法西斯战争策源地更使苏联感到战争的逼近……斯大林告诫:“现在又像1914年那样……新的战争显然逼近了……”——李浩《斯大林经济模式在苏联确立之必然性分析》国际形势紧张(反苏浪潮、战争威胁)2国际视角看必要国内视角看迫切秉性个性看可能斯大林领导地位逐渐确立个性强硬工业比较落后国防力量薄弱一.回归之由—斯大林模式的背景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五年计划的基本环节就是重工业及其心脏—机器制造业。实现五年计划必须从重工业着手。”——《斯大林全集》工业化的实现方式: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1932)第二个五年计划(1933-1937)2二.回归之路—斯大林模式的途径农业集体化“出路就在于把分散的小农户转变到以公共耕种制为基础的联合起来的大农庄,就在于转变到以高度的新技术为基础的集体耕作制。”——《斯大林全集》原因:农业生产不能适应工业发展;出现粮食收购危机农业集体化:通过合作社把个体的小农经济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过程,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2二.回归之路—斯大林模式的途径过程:小农经济-集体经济实质:私有制-公有制工业化两个五年计划农业集体化私有制-公有制2二.回归之路—斯大林模式的途径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实行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利弊2三.回归之思—斯大林模式的影响一份骄人的答卷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工业发展表334555钢343466煤23471015电力121244机器制造业122355工业总产值欧洲世界欧洲世界世界世界1937年1932年1928年1913年334555钢343466煤23471015电力121244机器制造业122355工业总产值欧洲世界欧洲世界世界世界1937年1932年1928年1913年2苏联1939年建成的第聂伯河水电站一个惊人的奇迹2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规模最大、最壮观的项目,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水电站之一。苏联实现军事工业化二战苏联红军占领柏林一个伟大的胜利2一个奇妙的现象苏联的一枝独秀和它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计划”成为最时髦的名词。通过国家力量对经济生活进行宏观调控,其中最成功的就是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新政,通过在自由市场经济中加入政府干预的手段,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大国崛起》2重工业轻工业农业0%5%10%15%20%25%1926—1940年苏联工农业增长率增长率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2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例如: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购稞麦,每千克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则作价93卢布。——《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2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