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精思之“读懂小说”湛江一中谭英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2017年高考语文考纲说明(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1.理解B2.分析综合C3.鉴赏评价D4.探究F⑴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⑴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⑵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⑴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⑵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⑶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⑴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⑵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⑶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一、认识小说文体特征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情节(骨架)环境(依托)人物(核心)现实生活(主题)塑造具有典型性格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小说情节的安排取决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并不一定按照现实生活中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写,有时可以省略某一部分,有时可以颠倒或交错,因此梳理情节时必须清楚小说情节的叙述顺序。在此基础上,可灵活使用以下三种方式:1.先明确小说的主人公、事件及其前因后果,然后按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切分文章层次,进而梳理情节。如《我的叔叔于勒》2.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小说中的场面就是不同时间下人活动的场所。如《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3.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某物、某人、某种情感、某个事件,还可以是时间、空间。阅读小说时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双线一般分明线、暗线两种。高考考查的小说,线索多趋向于单线式结构,偶尔也出现双线式结构。如2015年全国Ⅰ卷《马兰花》一、梳理情节读懂小说要领根据结构梳理根据场面梳理根据线索梳理1.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2.叙述要完整。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叙述、概括。3.避免相互交错概括情节提出问题思考解答标注什么人主要人物整体感知次要人物什么事整体感知事情的经过开端文意归纳发展高潮结局(2017·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天嚣赵长天(1)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2)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3)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极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遨游。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4)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8-渴望水源渲染生存的困境课前试做•自我诊断(5)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6)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7)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8)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远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从的地位。(9)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10)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9-渴望救援放弃等待课前试做•自我诊断(11)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一种声音!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12)“有人敲门!”他喊起来。(13)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14)真真切切,有人敲门。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15)人的生命力,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