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性记叙文(猜谜:打一物)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住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关于“书”的名言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2、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3、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考门斯基4、书籍是当代的生命--俄别林斯基…………读书de名言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3、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5、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6、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7、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大家从小学到现在已读了不少书,读书一定给你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许多快乐,哪位同学愿把读书带给自己的快乐分享给大家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作家冰心,看看读书给她带来了哪些乐趣及她对读书有什么样的深切感受。1、初步了解作家冰心。2、理清作者思路,正确划分文章层次。3、能说出作者读书的好处及作者认为好书的标准。4、激励学生们阅读好的书籍,提高品德修养。世纪老人—冰心冰心(1900~1999):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县人。其主要作品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同情》,小说集《南归》、《往事》、《去国》、《可纪念的朋友们》,儿童文学作品集《小橘灯》及《冰心诗集》、《冰心游记》等。她的文章多以童心、母爱、自然为主题,文字清新明媚、玲珑剔透。背景资料本文是一篇叙事性记叙文,写于1989年9月8日。当时,作者已是90岁的老人。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的读书经历,并向青少年朋友们传授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的读书经验。1、理清作者的思路。2、作者通过回忆自己80多年的读书经历,对读书有什么深切感受呢?《忆读书》朗读写作目的•提示——留意篇末所署的时日1989年9月8日清晨国际扫盲日,中国教师节前夕•告诉人们识字读书有诸多好处;提醒人们要多读书、读好书。关于题目:忆读书•“忆”是行文的线索。•作者用顺序的方法,依次记叙了自己快乐的读书生活。•哪几段是作者“忆”的部分?答:第2——13段给下列词语中彩色字注音。悬念()笸箩()消遣()聊斋()堆砌()罡()xuánpǒqiǎnliáoqìgāng解释下列词语自已:津津有味:若有所失:索然无味:人情世故:无病而呻:风花雪月:控制自己的感情。形容非常有趣味。好像失去了什么。没有一点儿趣味。指为人处世的道理。没有病却发出痛苦的声音。原指文学作品里描写的四种自原指文学作品里描写的四种自然现象。后来比喻堆砌词藻内然现象。后来比喻堆砌词藻内容空泛的诗文。容空泛的诗文。1、作者通过回忆自己80多年的读书经历,对读书有什么深切感受呢?2、请给课文划分层次,概括每部分大意。第一部分(1段)总说感受。第二部分(2—11段)回忆自己幼时、少时读书情况,侧重说明读书好、多读书。第三部分(12—13段)回忆自己晚年的读书情况,侧重说明要读好书。第四部分(14段)概括全文内容。第一部分:(1)总说。突出作者对读书感受,体会的强烈。第二部分:(2—11)先总后分。以自己幼时的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说明读书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从读书中能得到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第三部分:(12—13)侧重谈“读好书”,以作者80多年的阅读经验说明如何挑选,比较,选择好书。第四部分:(14—15)概括全文主要内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文章结构这一环节采取四人一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教师出示问题后,四人小组展开讨论,然后挑一代表发言。最后看哪一小组讨论热烈,回答问题积极。1、作者用“一······就”这一关联词语对表达其感受起到了什么效果?用上这个关联词语,让读者感受到作者那压抑不住的情感,足见作者对读书的感受是多么强烈。2、第二部分作者回忆了自己幼时、少时读哪些书的情形?请一一说出来。3、在书上划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想一想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这些往事的?并回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七岁时;此后;这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时间顺序使条理非常清晰在这篇文章里冰心想说什么?冰心介绍自己读了那些书?读书有什么好处?•冰心在文章当中回忆了八十多年的读书生活,文章按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