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亮剑高考总复习课时5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四)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目录CONTENTS磨剑:课前自学悟剑:课堂精讲3磨剑:课前自学磨剑:课前自学悟剑:课堂精讲磨剑:课前自学易错警示目标导航考点清单目录考点清单目录易错警示目标导航目标导航学科素养课程标准学习指导1.生命观念:通过掌握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稳态,形成稳态与平衡的生命观。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体液各成分相互转化的模型图,培养理性思维能力。3.科学探究:通过“人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训练实验设计及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的能力。4.社会责任:通过总结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形成关注人体健康的态度。1.正确掌握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正确理解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3.学会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4.正确掌握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5.正确理解稳态的调节机制,并能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1.结合内环境组成的模式图理解内环境的组成及各成分间的联系和区别。2.结合腹泻、感冒发烧、高原反应和尿毒症等稳态失调实例进行分析。3.构建体温调节、血糖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模型,加深理解相应的知识。考点清单考点清单目标导航目录易错警示考点1细胞生活的环境1.体液的组成及内环境成分之间的关系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酸碱度:正常人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3.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关系(1)关系: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参与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考点清单考点清单目标导航目录易错警示考点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1.维持稳态的基础: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2.调节机制(1)贝尔纳观点(最初认识):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调节。(2)坎农观点(经典认识):神经—体液共同调节。(3)普遍观点(现代认识):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3.动态变化: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考点清单考点清单目标导航目录易错警示4.生理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成分相对稳定:保证机体代谢所需反应物。(2)理化性质相对稳定:保证机体正常代谢酶的活性。5.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渗透压失调:组织水肿;体温失调:发热、中暑。易错警示易错警示目标导航目录考点清单易错点1混淆血液、血浆及血红蛋白、血浆蛋白提示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属于内环境,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具体比较如下:易错警示易错警示目标导航目录考点清单易错点2不能澄清葡萄糖分子、氧气由外界环境到作用场所的跨膜层数提示葡萄糖和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分析(1)葡萄糖经过的膜层数至少为:进、出小肠上皮细胞(2层)+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2次、4层)+进组织细胞(1层)=7层。(2)氧气经过的膜层数至少为:进、出肺泡壁细胞(2层)+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2次、4层)+进、出红细胞(2层)+进组织细胞(1层)+进线粒体(2层)=11层。注:跨越1次细胞=跨越2层生物膜跨越1层生物膜=跨越2层磷脂分子易错警示易错警示目标导航目录考点清单易错点3误认为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提示细胞代谢主要发生于细胞内,其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内环境为细胞生活提供了直接的液体环境,它可将营养物质、O2等送入细胞,并接纳细胞排出的代谢废物。易错点4误认为冬季“产热>散热”或体温持续维持较高水平时“产热>散热”,并认为炎热环境中体温只有“神经调节”提示只要体温稳定,无论冬季还是夏季,无论体温37,℃还是甲亢病人的偏高体温(如一直维持在39)℃均应维持产热与散热的动态平衡,即产热≈散热。若产热>散热,体温升高;反之则体温降低。此外无论寒冷还是炎热环境,体温调节均既存在神经调节又存在体液调节。易错点5将“水泡”等同于“血泡”提示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甚至是“血泡”。水泡的主要成分是组织液;血泡的主要成分是血浆,还含有血细胞。11悟剑:课堂精讲真题体验体系构建考点巧讲磨剑:课前自学悟剑:课堂精讲悟剑:课堂精讲目录真题体验目录体系构建考点巧讲考点巧讲考点1内环境的组成及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