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诗经》到唐诗(1)《诗经》。①内容: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汇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共305篇。分为风(民间歌谣)、雅(贵族饮宴时演唱的乐歌)、颂(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其中的“国风”是精华部分,它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境况和思想感情。②特点:多以四言为主,采用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③文学地位: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起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奠定了基础,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2)《楚辞》。①含义:战国时期屈原等人采用楚国方言、吸收南方民歌精华创造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②特点:句子参差不齐,采用自由灵活的句式,比较自由活泼。③代表作品:《离骚》——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开端。(3)汉赋。①兴盛的原因: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广筑宫室,田猎、巡游之风盛行。②特点:汉赋是吸收了先秦《诗经》和楚辞的表现手法的带韵散文。赋是一种专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的文体。③代表人物:西汉的司马相如是著名的辞赋家,代表作为《子虚赋》、《上林赋》。(4)唐诗。①兴盛原因: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造就了诗歌的辉煌;科举取士制度的确立。②特征:前期的诗歌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后期的诗歌反映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责任感。③代表人物。李白(“诗仙”):放荡不羁,蔑视权贵,他的非凡气魄充分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杜甫(“诗圣”):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他长期生活在颠沛流离和饥寒交迫中,体味着国破家亡的痛苦。其作品被誉为“诗史”。白居易:在对黑暗现实的猛烈批判中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同情。2.宋词和元曲(1)宋词。①起源和特点:起源于民间,又称“长短句”,词的句子长短参差,便于更加灵活自如地抒发感情,并可配乐演唱。②宋词繁荣的原因:文人喜欢;上层人物提倡并参与创作;宋代城市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为词的兴盛奠定了基础;市民阶层的扩大,城市生活丰富,娱乐场所需要大量歌词;两宋时期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词更能表达词作家的思想情感。③代表人物及名篇。A.豪放派:苏轼以豪放的思想感情,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给词注入了强劲的活力,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显示出一派既飘逸又豪放的高远境界;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是其豪放词的代表作,与苏轼被合称为“苏辛”;陆游,南宋大诗人,写有大量豪放和婉约词篇。B.婉约派: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之交,是一位杰出的婉约派女词人,代表作《永遇乐》;柳永的《雨霖铃》更是凄美缠绵,感人至深。(2)元曲的兴盛。①形成:宋代民间出现一种新的文学体裁——散曲,题材广泛,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生动活泼,到元代散曲进入繁荣阶段,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②兴盛的原因:在元朝,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他们常用散曲来抒发愁闷情怀;人生的失意和理想的幻灭让他们无奈地自嘲,将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作为理想的人生境界,以此逃避现实,获得心理平衡。3.明清的小说(1)小说由来:小说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出现志怪小说,唐代出现短篇小说,称为传奇,内容主要表现士大夫的生活,以言情为特色,唐传奇标志着中国小说渐趋成熟,对后世小说、戏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宋代出现话本,话本是宋元时期主要的小说形式,它把中国小说的发展推到一个新阶段,为后来小说的繁荣奠定了基础。(2)明清小说:创作进入繁荣阶段。①繁荣的原因:A.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达,新兴工商业城镇兴起;市民阶层的崛起;B.在印刷术不断完善和新兴社会群体对文学精神食粮需求的刺激下,书坊、书肆迅速发展起来;C.社会识字率的普遍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下层文人跻身于专业小说作家队伍中;D.各种社会危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使得一些文人对现实进行批判。②成就:通俗文学获得蓬勃发展,出现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大名著”;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和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也脍炙人口,此外还有“三言”“二拍”也广受人们青睐。细节点拨:明清的小说数量繁多,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艺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