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电化学原理及其应用考纲解读1.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总反应方程式。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2.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考情探究近五年来,新课标地区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考查18次,如:2011北京理综8题,2011福建理综11题,2009广东化学14题;对电解原理及其应用考查12次,如2011广东理综12题,2010福建理综11题;对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考查6次,如2010北京理综6题。考查题型以及选择题出现34次,每题分值3~6分;填空题出现1次,分值约为12分。高考试题对本讲能力点的考查以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为主,试题难度中等以上。将电化学知识与图表相结合进行考查,也与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结合考查,还可与生产生活、新科技及新技术等相联系进行考查。电化学是高考的热点,2012年高考在题型上将以传统题型为主,其中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电解产物的判断与计算、电极及电池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都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内容,题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分值约为3~6分。预计在2012年的高考中该部分不仅不会降温,而且还“”有变热的趋势,特别是要注意能根据题目所给信息正确书写电极及电池反应方程式,题目会更加新颖。真题链接高考真题有灵性,课前饭后碰一碰1.(2011·浙江理综)将NaCl溶液滴在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上,一段时间后发现液滴覆盖的圆圈中心区(a)已被腐蚀而变暗,在液滴外沿形成棕色铁锈环(b),如图所示。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液滴之下氧气含量比边缘处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滴中的Cl-由a区向b区迁移B.液滴边缘是正极区,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C.液滴下的Fe因发生还原反应而被腐蚀,生成的Fe2+由a区向b区迁移,与b区的OH-形成Fe(OH)2,进一步氧化、脱水形成铁锈D.若改用嵌有一铜螺丝钉的铁板,在铜铁接触处滴加NaCl溶液,则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2e-===Cu2+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原电池、钢铁的吸氧腐蚀等知识。依题意,可判断中心区a为原电池的负极,液滴边缘O2含量较大,是原电池的正极,A中Cl-在电池工作时向负极(a)移动,A选项错误;B项显然正确,C中Fe失电子被氧化而被腐蚀,故C项错误,D中因Fe比Cu活泼,当负极的是Fe,负极反应为Fe-2e-===Fe2+,故D错误。2.(2011·山东理综)以KCl和ZnCl2混合液为电镀液在铁制品上镀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未通电前上述镀锌装置可构成原电池,电镀过程是该原电池的充电过程B.因部分电能转化为热能,电镀时通过的电量与锌的析出量无确定关系C.电镀时保持电流恒定,升高温度不改变电解反应速率D.镀锌层破损后对铁制品失去保护作用答案:C点拨:A项,该装置中没有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因此,不能构成原电池;B项,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总的能量一定,它等于电镀过程中转化的化学能和转化的热能的和,因此通过的电量与锌的析出量有确定的关系;C项,电流恒定,单位时间内提供给阴极的电量就一定,析出的锌的量也一定;D项,镀锌层破损后形成的Zn-Fe原电池起到牺牲阳极保护阴极的作用。思维激活名校模拟可借鉴,抽空一定看一看3.(2011·北京海淀一模)“查处酒后驾驶采用的便携”式乙醇测量仪以燃料电池为工作原理,在酸性环境中,理论上乙醇可以被完全氧化为CO2,但实际上乙醇被氧化为X,其中一个电极的反应式为:CH3CH2OH—2e-===X+2H+。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池内部H+由正极向负极移动B.另一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C.乙醇在正极发生反应,电子经过外电路流向负极D.电池总反应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答案:D点拨:A项,在电池内部H+应移向正极;B项,正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C项,乙醇被氧化,应在负极反应。4.(2011·河北唐山一中二调)在一电解槽的中间加一镁片将其分成隔开的两部分,左侧加适量的NaOH溶液,并插入一根铝棒,右侧加适量的浓HCl,也插入一根铝棒。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当闭合K1打开K2时,铝作负极B.当闭合K2打开K1时,镁作负极C.当K1、K2都闭合时,镁片上产生气泡的速度比只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