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塔上的实验学习目标1.了解伽利略的生平;2.识记并运用文中重要词语;3.理清文章思路;4.理解文中记叙与描写相结合的写法;5.学习伽利略的精神。比萨斜塔在意大利西部古城比萨城内。建于1174年。塔体共8层,高54.5米。该塔建至第3层时,发现地基开始倾斜。当整座塔体完工后,塔顶中心线已偏离塔体垂直中心线2米左右。由于该塔“斜而不塌”,名声大噪。1590年,伽利略在塔上做自由落体试验,比萨斜塔更加有名了。伽利略——伟大的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恩格斯称他是“不管有何障碍,都能不顾一切而打破旧说,创立新说的巨人之一”。解析文题:1.这是个什么斜塔?在哪里?2.是谁要在这里做实验?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3.做了一个什么实验?实验结果怎么样呢?4.这个实验要证明什么问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快速浏览课文,理清课文的思路,给每部分加小标题第一部分(1—7)摆动挂灯的启示——发现自然的节奏原则。第二部分(8—12)写伽利略的孩提和学生时代——对科学的不懈追求和奉献。第三部分(13—19)比萨斜塔上的实验——发现自由落体定律。阅读课文1-7自然段,思考:1、这一部分写了伽利略发现的实验原理是什么?2、他是从什么中得到的启示?3、目前你知道的它的应用领域是哪些?自然节奏原则教堂挂灯的摇摆时钟计时计数脉搏计算日食推算星辰的运动阅读课文13-19段,思考:1、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进行了怎样一个实验?2、实验的结果怎样?3、这个实验要证明一个什么问题呢?两个重量不同的铅球,同时从塔顶落下。这两个重量不同的铅球,同时落到地下。自由落体定律2.研读课文13—19小节,理解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写法。伽利略又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大家模拟一下。实验:理论:自由落体定律如果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就会同时落地。3.选文写的非常精彩,给人印象深刻,主要得益于精彩的描写和简洁的叙述。(1)记叙是事件的叙述、介绍,记叙的语言要求简洁明白。请根据选文内容,简要叙述比萨斜塔上的这个实验起因、经过、结果。起因:经过:结果:伽利略不迷信亚里士多德理论,拒绝停止他的实验。伽利略顶住压力、嘲讽,在比萨斜塔上做了自由落体实验。伽利略证明了自己的自由落体定律的正确。(2)描写是对人物、情景的描摹,描写语言要求生动形象。请从选文中摘出描写精彩的语句。并且分析这些描写句子的作用。精彩描摹一:作用:第15段突出了学生们的反对、教授们的压制。表现了当时“不讲科学”的风气之盛。侧面表现了伽利略的坚定和求索、创新精神,突出这种精神的可贵。①表明实验的影响很大②表现了当时不讲科学的风气之盛,反科学的习惯势力强大。③衬托出伽利略坚持科学实验、坚持真理的精神的可贵。精彩描摹二:作用:第17段课堂互动探究1.从课文中摘录出表现伽利略伟大精神的语句。甚至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不轻易相信权威。他将每一事物都放在自己的感官和思索的考察之下。此句表现了伽利略不畏权威,勤于观察、主动思考的科学精神。在那不讲科学的年代里,从事这一行,意味着一辈子的贫困和默默无闻。此举表现了伽利略热爱科学的献身精神。背着别人,他仍一心一意钻研他的数学,藏在他的希波克拉底和盖伦的医学教科书下面的,是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德的著作。此句表现了伽利略对科学事业的执着与勤奋。可是伽利略并不理会,他已经发现“数理科学是大自然的语言”。为了学好这种语言,他决意献出自己的一生。此句表现了伽利略对数理科学的无限热爱。他发现真理的道路,不是靠背诵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而是通过学习“大自然这本宝书”。此句表现了伽利略不轻易相信权威和“实验是检验真理、发现真理的道路”的科学思想。(2)你认为伽利略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伽利略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有: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坚持真理、不迷权威。科学家名字:牛顿,事例:从苹果落地的时间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感受:大自然是很好的老师,我们要努力探寻自然的奥秘。科学家名字:瓦特,事例: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