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溪隧道按照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软弱围岩段施工始终坚持“管超前、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测量、紧衬砌”的原则。在施工中积极推广应用国内外隧道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投入充足机械设备,形成挖、装、运、锚、衬等机械化作业线;洞内装碴运输采用无轨运输;喷混凝土采用湿喷机,以降低回弹量和粉尘;仰拱超前,砼二衬紧跟,及早形成封闭环,二衬采用整体液压自行式钢模衬砌台车模筑混凝土拱墙一次成型。掘进施工中进行超前地质预报,采用先进的量测、探测技术取得围岩状态参数,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及时反馈指导施工。拟定总体施工方案如下:施工工序施工准备→洞口排水系统施作→洞前、洞口土石方开挖(成洞面加固、边仰坡防护)→明暗交界处超前支护施工→洞身开挖、初期支护→滞后开挖面一定距离进行仰拱、回填施工→滞后一定距离与开挖平行作业进行防水层铺设→二次衬砌→沟槽施工→洞内基层、路面施工→洞内装饰→防火涂料施工。然后进行洞内路面施工、防火涂料施工、沥青路面施工、洞内装饰、机电安装(1)施作洞顶截水沟,截水沟距边坡开挖线5米外,采用机械开挖,7.5号浆砌片石砌筑,并与路基边坡排水沟顺接,形成整体排水系统。(2)洞口边仰坡开挖采用PC200挖掘机从上至下分层开挖,人工配合逐层刷坡(必要时辅以弱爆破),开挖后及时进行锚杆格构梁施工。(3)开挖至主洞成洞面时预留核心土,并对成洞掌子面进行喷混临时支护,然后施做洞口段超前管棚(φ108×6mm)。(4)管棚施做完毕后进行中导洞开挖,中导洞贯通后,进行中隔墙浇筑施工,中隔墙施工计划由中间向两端进行浇筑施工,再开挖主洞的外侧导坑,及时支护,主洞开挖先左洞后右洞,左右洞主洞开挖应相距不小于30米(根据围岩情况而定),开挖主洞洞身上导坑,预留核心土,再开挖下台阶,上下台阶距离不超过15m,仰拱及二次衬砌紧跟。(5)从进口马迹塘端掘进施工。(6)爆破施工采用塑料导爆管、毫秒雷管非电起爆技术。出碴为无轨运输,装载机装碴,自卸汽车运输。施工通风采用压入式通风,二次衬砌砼采用全断面整体自行式液压钢模衬砌台车模筑砼拱墙一次成型,砼浇筑采用泵送砼入模;路面待衬砌施工完后从洞内往洞外方向施工,砼采用自拌。(7)逃生管道采用φ600~φ800mm的承插钢管,设置起点为最新施作好的二衬端头处,距二衬端头距离不得大于5米,从衬砌工作面布置至距离开挖面10m以内的适当位置,管道沿着初期支护的一侧向掌子面铺设,管内预留工作绳,方便逃生、抢险、联络和传输各种物品。承插钢管纵向连接可采用链条等措施,防止坍塌时将钢管冲脱。2、施工原则隧道施工遵循“少扰动、早喷锚、勤测量、紧封闭”的原则。(1)少扰动,是指在开挖时,要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次数、扰动强度、扰动范围、扰动持续时间。(2)早喷锚,是指开挖后及时施作初期支护,使围岩的变形进入受控状态。(3)勤测量,是指以直观、可靠的量测方法和量测数据来准确评价围岩(或围岩加支护)的稳定状态,或判断其动态发展趋势,以便及时调整支护形式、开挖方法,确保施工安全和顺利进行。(4)紧封闭,一方面是指采取喷射砼等防护措施,避免围岩长时间暴露而使强度和稳定性的衰减。另一方面是指要适时对围岩施作封闭型支护,以及时阻止围岩变形,使支护和围岩进入良好的共同受力状态。3、施工方法施工中应用岩体力学的理论,以维护和利用围岩的自身承载力为基础,采用地层预加固,锚杆和喷混凝土为主要支护手段,及时进行支护,控制围岩的变形和松弛,使围岩成为支护体系的组成部分,并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量测,监控指导隧道设计施工。光面爆破、喷锚支护、监控量测是新奥法施工的三大关键工艺,施工中要认真按设计和规范要求组织施工。初期支护变形收敛后要及时敷设防水卷材,采用衬砌台车及时进行二次衬砌施工。通过浅埋软弱围岩地段施工原则是“管超前、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测量、紧衬砌”。根据隧道围岩地质情况的变化,按新奥法施工原则,以管棚、超前小导管、钢拱架、钢筋网和C20喷射早强砼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为初期支护,在经过围岩监控量测,当位移和变形满足要求后,及时敷设防水...